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七月读书一览】被flag拯救的读书计划(5)

2023-03-11阅读读书一览 来源:百合文库
《笑谈大先生 七讲鲁迅》陈丹青 著
一提到鲁迅,我们能想到什么,民族魂,民族的脊梁,目光严厉,嫉恶如仇,无所畏惧……这些是那个时代鲁迅吗?是以鲁迅为笔名的周先生吗?还是我们需要的鲁迅,是我们意识重塑的鲁迅。
这本书的主旨不是告诉你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人,而是说他不是什么样的人 ,作为鲁迅先生的读者真的收获很多。而且内容在横向上有所拓展,他想就鲁迅先生的时代谈鲁迅,或从鲁迅先生谈及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身边的人,他所在的城市,所在的时代,他所经历的,影响的形势。打破标签化脸谱化的意识形态,把鲁迅还给鲁迅。
最起码我知道他还是有趣幽默的学者,是热爱版画,独具慧眼的艺术爱好者,是思想活跃,行动也很务实的实干主义者,是心胸开阔,爱护年轻人的长辈,是个好玩爱玩会玩的人,比如他会在愉快的时候边走边转圈圈,然后一下坐在桌子上同你讲话;比如他也会在给新婚的朋友去信的时候,开个玩笑,让朋友在拥抱新婚妻子的同时,抽只手出来接下一同寄去的书本;比如你以为他整天神情严肃,想着如何给那些写文章讨伐他的人有力反击,其实说不定第二天他们还在饭局上有说有笑呢。
教科书上的鲁迅好像戴着面具,高高站在神坛上,难怪大家想躲开,不敢走近,不知道周先生看到这位戴着面具的鲁先生会不会也写篇文章调侃两句。
书摘:
①再借桑塔格对巴特的描述――所谓 “修辞策略”、所谓“散文与反散文的实践”、所谓“写作变成了冲动与制约的记录”、所谓思想的艺术变成一种公开的表演”、 所谓“让散文公开宣称自己是小说”、所谓“短文的复合体”与“跨范畴的写作”, 这些后现代写作特质不论能不能够,或有没有必要挪去比照鲁迅,在鲁迅晚期杂文中,它们早已无所不在。
②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要我说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鲁迅的不苟同,是不管旧朝新政、左右中间,他都有不同的说法和立场,而教科书单挑他左倾的言论;鲁迅的大慈悲,说白了,就是看不得人杀人,而教科书单说他死难的朋友都是大烈士。鲁迅对历届政权从希冀、失望而绝望,从欢欣、参与而背弃,就为他异端。而鲁迅的大诚恳,是他能超越不苟同与大慈悲,时常成为他自己的异端。
③因为他所见证的死者一旦到了政权更替,个个成为烈士,但他洞见死神并不区分不同时期、不同政权、不同原因的屠杀。我们若是细读鲁迅谈及的死亡――从秋瑾、 邹容到徐锡麟,从刘和珍、柔石到瞿秋白――他每予“烈士”二字以痛切的怨责、热讽,以至无词。他痛惜人命无价,看破赴死不值;他从不书写就义的光荣,而竭力渲染漆黑的死亡;他早年说过一句著名而天真的话:“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里去!”文句是漂亮极了,可是说这话时,柔石他们都还小,结果长大了,半夜拉出去给枪毙。
④我们只有一位鲁迅。当我们这代人被纵容阅读鲁迅及不准阅读胡适,乃出于同一的缘由和性质。而鲁迅死后,他的价值追求便被成功地窒息:或者割裂,或者歪曲,休想继续传递、提升、展开,他的大半命题在今日中国远未过时,却被迫停在过去时。同时,那份政治化的鲁迅遗产以不可抗拒的方式灌输至今,看不出停止的迹象――在中国,鲁迅和马克思各有分工:鲁迅专门负责诅咒万恶的旧中国,马克思专门负责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