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守望,四光年外的爱 第五章

2023-03-13科幻宇宙氢弹核聚变核反应堆 来源:百合文库
守望,四光年外的爱
第五章
张趋明
  “这么说,约翰逊总统是想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然后实现登陆半人马座α星的行星的目标?”
  “你这么说也对。不过这种事情也隐瞒不了太久。还记得抓我们的那个CIA探员吗?”伦纳德从盒子里又抽出了一根pocky。
  “好像叫库鲁斯来着。”布莱恩转了转眼珠子。
  “对,就是他。”
  “那么,那时候他就已经将秘密泄露出去了吗?”
  “不好说。”伦纳德看着屏幕说道。
  “这样啊。”布莱恩站了起来,走到过道上。过道上柔和的灯光照在布莱恩的头发上,整洁的地面上放着一瓶灭火器。
  在这基地里面已经工作了快一百天了,正常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仅周末都可以在外面逍遥,还抽空去见了两次父母。在基地做的最多的事情大概就是看书了,每当晚饭过后,自己就待在房间里,躺在沙发上,看着阅读器,喝着橙子汽水。偶尔打打游戏,打一些消磨时间的经营类游戏。工作上倒没有多枯燥,也没有多困难。没有指标,没有任务。自己主要就是在和一群人一起研究一些电子器材,研发一些新的电子设备,讨论一些设计方案。自己大学研究生就是主要学电机工程这方面的东西。感觉自己大脑里的知识被不断唤醒,自己学过的东西都能够实际地应用起来。真的有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快乐和自豪参半的感觉。
  伦纳德也走了出来,拍了拍布莱恩的肩膀。
 “我们去打篮球吧?”
 “啊,又去啊。上午不是刚刚打过吗?”布莱恩抱怨道。上午打完球身体已经很累了,下午又开了一个小会,难得休息一会儿,又要去打篮球。真够累人的。其实,主要是因为布莱恩换过衣服,再去打又要再换衣服。自己洗衣服好累的说。虽然有洗衣机,但布莱恩不太想用。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洗衣服的习惯,总觉得机器洗的,或者别人洗的,都不够干净。
  “额,好吧。”布莱恩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答应下来了。
 
长官室
门后是一个奇妙的空间,天花板大概有二十来米高,整个房间大的甚至说有一个足球场大也不为过,四周的墙壁上发着奇妙的光。这么大的房间却只放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站着一个苍老的男人。
上次就是在这里,布莱恩和伦纳德第一次见到了季默将军。
季默将军沉默地站在那儿,科林斯从后方接近。
“将军。”
“怎么了?”
“那个伦纳德来这里快三个月了,一点工作也不去干。整天就在基地里面到处玩。上次还把芥末挤到我的三明治里面去。我,恕我直言,如果他真有能耐的话,请命令他立刻去核反应堆组工作。我们不应该养着一个闲人!一个会带坏基地踏实工作风气的闲人!”科林斯皱着眉头,心中一团怒气。
  “科林斯啊。你不用着急,时机到了,他自然会去工作。”季默将军微微笑着说道。
“时机到了什么时候?一年后,两年后,他留在这里只会是一个累赘,一个祸害!”说完,科林斯觉得自己好像话说得有点太重了,对将军很不尊重,便低下了头。
 “科林斯,你知道吗?他之前在亚伯拉罕·季默号上当过两年的技术工程兵。”季默将军念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军舰,感觉有些变扭。
“就因为这个所以念了旧情?”科林斯觉得既然已经有点冒犯到将军,但自己还是应该将话敞开来说。
“他的档案是有阅读权限的。你知道吗?就在那两年内发生过什么事。我们把他养在这里,也是便于监视他。防止他泄密。”
“这······”这都是科林斯之前所完全不知道的。
“而且,现今的低温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技术还不成熟。距离第一个低温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设成功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年。但他居然能将亚伯拉罕·季默号上的核聚变反应堆给修好。就凭他一人,一个下士,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
“我明白了。”科林斯顿时觉得自己是有多么愚蠢,仅凭一个的外在表现就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其实啊,你说的,也有点道理。我的确也有掺杂在感情因素在里面。”
“是?”科林斯疑惑起来,还有什么感情因素在里面?
“他的父亲,叫作格里芬。伊桑号上的一名下士,三十年前,正是他父亲的一通电话,拯救了绝望的我们。”
“而琼,当时我的潜艇上的一名下士,就是格里芬打给的那个人。现在是一名局长了。”季默将军抬头看向那高高的天花板。时间过得这么快啊。三十年啊,就这样过去了,琼,当时在自己手下干活的一个小屁孩,现在居然也当上局长了。
 
“那个,伦纳德。”跟在后面的布莱恩问道。
“怎么啦?今晚要看书,不能来打球了?”伦纳德没有回头,仍然径直向前走去。
“不是。”说出口,布莱恩便又后悔了,为什么自己说的话总是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呢?
“我是想说,你有没有打算去工作一下?”布莱恩将这话憋了好久了,说出来了感觉心里舒畅了许多。
“是啊。我这三个月碌碌无为了啊。但是啊。布莱恩,你应该知道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反应原理吧。”
“大学有稍微学一点,但研究生没往这方面发展,所以都没有学了。但是这跟你不去工作有什么关系吗?”布莱恩质疑道。
“你先听我说完。”
“低温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所运用的核心技术,叫做quantum deceiver,是量子层面的事情。量子学这东西,我一窍不通。现在这个反应堆跟船上那个已经有很多不同了,我这个才自学了一些工学的人怎么会调试,怎么会改进的说。当初船上那个也是我瞎鼓捣鼓捣好的,如果真的到需要我的地步,自然会派人来叫我的。”
“哎哟,你可别谦虚了。”布莱恩笑着,一副滑稽的表情,用手叉住了腰。
“你知道低温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构型吗?那可有多高深,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伦纳德那好像有点生气的样子,还有点可爱。
“不知道······不然,你给我讲讲呗。”布莱恩还真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
“好吧。这应该要从氢弹说起吧。毕竟是第一个实现核聚变的玩意。氢弹有两种构型,一种叫做泰勒·乌拉姆(T-U)构型,一种叫做于敏构型。于敏构型是在泰勒·乌拉姆(T-U)构型的基础上进行微小改动而研发出来的。2022年,美国重新登陆月球时,进行了氦3的探测工作,同年就开采出样品并带回地球,此后美国和其他陆续登月的国家都基本没有再开采过氦3。直到2071年,一位名叫维恩-曾的华裔美籍人在于敏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控核聚变反应技术方案,世人称之为维恩·曾核聚变反应堆构型。获得技术上的指导,美国便立刻开始了氦3的开采工作。第二年,一名中科院院士带领团队,制造出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原型机,虽然只运转三天就因技术故障停机了,但此举掀起了各国争相研发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浪潮。美国于2075年,2077年,2078年先后制造出样品机1号2号3号,并于2079年10月份在美国佛罗里达洲建设了第一个正式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而亚伯拉罕·季默号导弹驱逐舰是第一艘搭载核聚变反应堆的舰艇。”
 布莱恩听他讲着,故意装做不经心把伦纳德向通往核反应室的道路上带。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新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你知道,要想实现核聚变,必须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条件下才能达到。而在以前,想要达到这种条件,只能依靠核裂变。因此早期的氢弹的内部需要安放一颗原子弹,来作为导火索来使用。之后也有用激光聚焦加热核聚变原料来引发核聚变的试验。然而,高温高压并不是能够使核聚变发生的唯一条件,科学家发现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大量X射线也是重要的导火索之一。因此科学家在设计氢弹时,把X射线的利用率考虑了进去,甚至以此为突破口。因此T-U构型又称反射构型,于敏构型又称折射构型。大学时期的维恩·曾就在思考,是否存在其他的条件呢?真的就只由温度,压强,X射线强度来决定吗?那时候,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构想和实践大概有这几种:超声波核聚变,激光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美国在激光约束核聚变方面占据着技术优势。
那时候人们都普遍认为未来的第一个实用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就是激光约束型的。然而激光约束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以及极其苛刻的精确度,设备反应速度不能出现误差,几百上千个激光器必须同时照射到反应原料上。而另外一种构型——磁约束核聚变需要的是电磁铁导线的超导化,要获得强大的磁场,必定需要巨大的电流,而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发热可以直接将导线融化,因此需要实现电线的超导化,将电阻降低至几乎为零,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需要大量的液氮对导线进行冷却。而磁约束型的核聚变点火也是需要通过激光聚焦才能实现。因此不少科学家都在向低温核聚变发起挑战,以求获得更大的效益,同时降低可控核聚变设备的要求。”
“维恩·曾构型就是一种低温核聚变构型?”布莱恩说道,自己好像在哪本书上有看到过。
“没错。”    
“早在2041年,俄罗斯一位名叫帕谢诺夫的科学家率领团队在强子对撞机上进行了一次镤元素和钋元素的对撞,这是一次危险的试验,因为镤元素和钋元素都是具有发射性的元素,二者进行高速碰撞势必会引起高能反应。但帕谢诺夫没有退缩,和局里领导据理力争后,勉强被允许进行试验。首次试验结果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电脑所展现的事例重建图上,出现了一个未知的粒子碎屑,或者就是一个未知的微型粒子。之后帕谢诺夫又展开了几十次对撞试验,大概有10%的概率能够看到一个到三个未知的粒子。帕谢诺夫曾经说过,如果不是第一次就让我们发现这个未知的粒子,那我们或许就会与这个伟大的发现擦肩而过了。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局里是不会同意让我们做这么多次的,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发现的话。”
“他是怎么想到让镤元素和钋元素对撞的?”布莱恩感到疑惑,为什么偏偏挑这两个元素呢?
“这个想法是源于帕谢诺夫的一位老师,老师在大学时跟随一个教授做放射性元素对撞的课题,他曾想毕业后做原子物理方面的工作,但迫于生计,又要照顾家里的六七口人,只能去当了老师。老师对自己的每一届学生都会讲到这些,希望学生当中有人能够代替自己圆了这个梦想。年轻的帕谢诺夫很喜欢物理,那时的他能够听出老师语气中的无奈和惋惜,他将老师的话铭记于心。但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他日渐淡忘了老师的话语,直到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的那一刻。帕谢诺夫发现的这个粒子,后人称之为Pa中微子。一方面人们猜想这个中微子是来自Pa元素——镤元素,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帕谢诺夫。人们后来也发现Pa231比起Pa的其他同位素更难撞击分离出Pa中微子。维恩·曾在大学图书馆查阅到这些资料时,偶然间记起,Pa231的半衰期远远长于其他Pa同位素的半衰期,之间甚至可以相差四个数量级。
难道说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吗?维恩·曾就猜想到,Pa中微子对镤元素的衰变的影响,会不会就像吲哚乙酸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一样,当Pa中微子多的时候,对镤元素的衰变有促进作用,当Pa中微子少的时候,对镤元素的衰变有抑制作用。年仅25岁的维恩·曾便将自己的写成论文,成功地发表在《nature》上,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和赞赏。然而,维恩·曾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于此。那Pa中微子对其他元素的衰变有影响吗?难道只影响镤元素吗?难道它只是为了镤元素而生吗?但是若要验证Pa中微子对其他的元素的影响,那就要让Pa中微子与其他放射性元素其他发射性元素接触。而目前的任何技术都只能探测到中微子,无法捕捉到中微子。那如果让Pa中微子在发射出来时就打到目标元素的原子核内呢?美国耶鲁大学还真帮维恩·曾做了这个试验,然而就算在中微子所有可能到达的地方都安放上目标元素,但中微子的尺寸实在太小,速度太快,原子内的空隙也过于巨大,使得成功率很低。
而每次加速都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耗费这么能源,仅仅为了让几个中微子打到原子核内,未免有点太浪费了。但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几次实验下来,得到结果是,6次将Pa中微子打入钍元素,目标钍元素的半衰期均未发生改变。科研人员也曾怀疑到是否是Pa中微子的量不够多。而德国的物质结构研究所进行了10次实验,10次实验都没有换过目标元素,但是,目标元素氡的半衰期仍未有一丝改变。”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Pa中微子对核聚变有作用?”布莱恩停了一下,搭着伦纳德的肩膀硬把他转了个方向,往右边的过道走去。
“那是自然,不然我干嘛跟你讲到这个呢?”伦纳德还在陶醉其中。仍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对。
“按这样下去,研究机构的经费可吃不消,因此实验停了两年,人们转而开始思考该如何捕捉到中微子。”
“我记得是个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如何捕捉中微子。”
“你还是知道一点的嘛。日本科学家森山桐一发现如果用Pa中微子轰击电子,会产生电子中微子,也就是Pa电子中微子。而这种中微子能够很好的被量子锁定给控制住。可是啊,产生Pa中微子仍然靠的是粒子对撞机,研究经费几乎一点也没有省下来。但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捕捉到中微子。自然界的中微子是非常多的,恒星的核聚变,核反应堆的核裂变,超新星爆发······都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然而中微子太小太快,至今人们只能在南极的冰层以下检测到中微子,选择南极的冰层以下建设中微子检测站,是为了排除宇宙射线的干扰。”
“这时候,就要轮到一对美国夫妇登场了。可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Pa中微子呢?从帕谢诺夫撞出第一个Pa中微子时,人们就开始这样思考了。这对美国夫妇师从帕谢诺夫,他们从钋元素入手,探讨钋元素与镤元素对撞能够产生Pa中微子的原因。他们发现了钋元素的决定性作用。开发了一些什么技术,呈递给维恩·曾看后,维恩·曾给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请,第二天,美国所有所有的核电站都开始进行Pa中微子的提取和储存。”
“这对美国夫妇叫什么呀?”
“这是保密的。我也不知道。”
“是什么样的技术?”
“这是绝密档案,我并不知道。”
“美国没有分享这个技术吗?之前俄罗斯,德国,日本,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出来了啊。”布莱恩觉得这很不合理,但仔细一想又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已经到最后一步了。之前的阶段,各国都在协力研究Pa中微子,那是因为各国都不知道这个Pa中微子能有什么用途,就算以后或许能用到,但现在科技水平不够,还没能达到那个已经投入应用的地步。各国也在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分享科技和研究成果,促进人类的共同的进步。而美国政府从维恩·曾的报告里发现,这项技术将成为另一个氢弹构型级别的技术。这时如果在分享成果出去,美国在未来便占不到任何一点优势。”伦纳德神色凝重地说道。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美国有低温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原因?”
“对。不过,其实中国也可能有。还记得维恩·曾提出构型后的第二年,中国便造出了原型机吗?”
“维恩·曾是一名华裔······是他透露给中国的吗?”
“很可能。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本来就该将这项成果与全世界共享,造福人类。”
“这样说也不对。技术交到各国手里,保密是一个问题。会不会被恐怖组织盗走也不知道。或者有些极端的国家可能会借此开发一些核武器什么的,以此挑起战争。就像以前常任理事国控制核武器持有国,很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布莱恩摸了摸口袋中的钥匙挂坠。
“那Pa中微子又是怎么和核聚变联系上的?”
“美国各个核电站利用那对美国夫妇提供的技术获得了大量的Pa中微子,并以森山桐一的方法捕捉储存。之后维恩·曾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联合起来,进行了Pa中微子的多方面研究,发现当Pa中微子与氦3结合时,可以引发——核聚变。也就是之前所说的quantum deceiver。quantum deceiver顾名思义,也就是用Pa中微子欺骗氦3,使其低温下也达到高温高压的状态。生物上也有类似的东西,用某种激素来让器官误以为发生某事,以此让器官做出反应。”
“为什么?怎么会?”布莱恩根本不理解。
“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我们还有很多疑惑需要去解开。而且并不仅仅是结合这么简单,还要用到发射性元素锝。我也是偶然······”伦纳德急忙闭上了嘴,遏制住气息的呼出,差点说漏嘴了。
“之后维恩·曾便通过对于敏构型的研究,设计出低温核聚变反应堆构型,也就是维恩·曾核聚变反应堆构型。”
 “如此一项壮举,经历波折与迷茫,奇迹般的只用了三十年,便从一个小小的Pa中微子到现在的低温核聚变反应堆。”伦纳德长舒一口气。
“你懂的可真多啊。之前怎么都没发现呢?”布莱恩称赞道。
“没有啦,也就是一些历史的事情,具体的物理知识我也不太懂。”
“2041年啊。如今已经48年过去了。人类总是探索着好奇地探索着世界的奥秘,哪怕很多人都在说花那么多钱去研究一个中微子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投入到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中去。这世界还有那么多饥饿的人,还有那么多看不起病的人。但人类的进步就是这样来的啊。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还有人仰望星空,这个民族就还有希望。’谁会想到,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微子,能够改变世界的格局,能够改变世界的能源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布莱恩停下脚步,用手扶着墙壁。
“你说的很对。等等,这是哪里!”伦纳德的双眼瞬间扩大了数倍。
“欢迎来到核反应堆室。”布莱恩一脸坏笑。
“你你你!”伦纳德举起手臂,一副要抽布莱恩的样子。
偌大的房间内,长长的控制台旁边散放着交错的电线,墙壁上显得有些斑驳,好像好久没刷粉了,墙上挂着几个老旧的电子屏,几个全新的电子屏,冷却装置的噪声虽然很小,但可以明显的听到。
冷却装置,难道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吗?还有多少是我不知道。伦纳德心里这样想着。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光头看了过来。
“你就是伦纳德?”
“额,对,我是伦纳德。”伦纳德支支吾吾到。
“要不要来看看这小‘宝贝’?”
“好啊。这是第几个啊?”伦纳德透过玻璃窗看向隔离室内那4米高的反应堆
“第五个。你在的舰体上的那个是第三个。”
“已经第五个了啊。和船上那个长的就很不一样。”
“那个,我一直很想问,你当初是怎么修好的?”一个光头问道。
“说来话长啦。以后再说。我今天还要先去打球,先走一步哈。”伦纳德笑着说道。
“好吧。再见。”那个光头看起来很不开心。
“那个······”伦纳德停下了脚步。
“怎么了?”
“那个,可以给我一杯水吗?刚刚话讲了太多,口好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