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洛老短篇推荐(克苏鲁神话)标题:夜魔 部分1

2023-03-14克苏鲁神话洛夫克拉夫特 来源:百合文库

在笛声中沉睡的Azathoth
转载自https://m.douban.com/note/411317970/,译者为玖羽
(献给罗伯特·布洛克)
我曾目睹宇宙张开漆黑大口
黑暗的星辰漫无目的地运行
运行在恐怖未知之中
痴愚、幽黯,亦无名
——《复仇女神》
尽管世人普遍相信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死于雷击,或死于放电现象引起的深度神经性休克,但谨慎的调查者一定会对这种观点抱有怀疑。布莱克面前的玻璃窗的确完好无损,但大自然总是能向我们展示许多难以置信的奇事。而死去的布莱克脸上的表情,也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不明的肌肉痉挛,和他看到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日记上的内容,则一定是布莱克自己挖掘出的古老传闻和当地的迷信结合在一起,刺激了他奔放的想像力,才使他写下了那些文字。最后,说到近来联邦山(Federal Hill)上荒废已久的老教堂发生的反常事件,那些才思敏捷的分析家一定会毫不犹豫把它定为骗局,而不管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布莱克肯定在暗地里和它有些牵扯。
不管怎么说,死者毕竟是一个集神话、梦境、恐怖、迷信等诸多领域的兴趣于一身、致力于追寻那些怪奇幽幻的场面和效果的作家兼画家。布莱克过去也曾在城里住过一段日子,那是为了拜访一个和他一样没头于神秘学和禁忌传承的奇怪老头;可那段生活却以死亡与火焰告终。一定是某种病态的直觉将他诱出位于密尔沃基的家,再次来到这里。尽管在日记里蓄意否认,但布莱克可能确实知道种种古老的传说,他的死亡则可能让一个必将在文学界引起惊人反响的骗局在襁褓里夭折了。
可在那些调查过所有证据、并在证据之间建立了联系的人中,仍然有几个人坚持着自己既不合理也不寻常的臆测。他们几乎总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布莱克日记中的意义,还喜欢举出那些值得注意的事情——例如,他对老教堂的记述确凿无误;那令人嫌恶的邪教“星之智慧派”(Starry Wisdom)的确在1877年以前存在过;记录显示,1893年确有一位叫埃德温·M·利里布雷吉(Edwin M. Lillibridge)的、好奇心很强的记者失踪;最关键的是,这位年轻作家的遗容实在是过于可怕,他的表情充满了恐怖。在这些相信布莱克日记的人中,有一位甚至陷入了极端的狂信,以至于将一个从老教堂尖塔里找到的、带有奇特装饰的金属盒连同里面的怪异有角石头一起扔进了海湾,但这块石头是在黑暗无窗的尖顶里找到的,而不是布莱克日记所称的塔室里。
此人是一位口碑甚好的医生,他对奇特的民间传说很感兴趣;尽管遭到公私两方面的非难,他还是坚称,自己除掉了一个过于危险、决不应存在于地面之上的东西。
这两派的意见针锋相对,请读者自行判断孰对孰错。本资料已经从怀疑的角度给出了实质性的细节,为罗伯特·布莱克亲眼见到——或他以为自己见到、或他假装自己见到——的东西做了一份详实的素描。现在,为了更加仔细地、没有偏见地研究日记,让我们从事件的核心人物的观点出发,对这一系列充满谜团的事件作一概述。
年轻的布莱克在1934至1935年的冬天回到普罗维登斯,在学院街旁租下了一座公寓的上层。这座公寓被绿草茵茵的庭院环绕,贴着布朗大学的校园,地处那座延伸向东侧的高丘顶端,背后就是由大理石建成的大学附属约翰·海伊图书馆。这里既舒适又迷人,周围是充满牧歌风情、古色古香的小庭院,好几只亲近人类的大猫还会在附近的屋顶上晒太阳。这座乔治式风格的方正公寓拥有分层式屋顶、带扇形雕刻和多格窗的古典门廊,以及其它许多体现了十九世纪初工艺特色的附件。公寓里安有六格镶板木门、宽阔的地板、殖民式风格的螺旋楼梯,还有亚当式风格的白色壁炉架。公寓后半部分的房间比基盘低三个台阶。
他的书房位于西南方向,是一间大房间,从房间的一面可以俯瞰门前的庭院,而从西面的窗户——书桌就安设在一扇窗前——望出去,则可以把直到山脚下的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无论是低地上绵延的城中屋顶,还是燃烧在天际的神秘夕阳,皆是壮观不可方物。远方那位于郊外的紫色山坡形成了地平线,在它的映衬下,离公寓约有两英里远,镇座着鬼魅般的联邦山的圆丘。屋顶和尖塔在山丘上挤挤挨挨,眺望过去,它们被城市中袅袅的烟雾包裹,轮廓神秘地摇曳,形成种种奇异的形状。布莱克每次目睹这种景象,都觉得自己在遥望一个缥缈的未知世界,并且想,如果他想要寻找或走进那里的话,这片地方会不会消失在梦里。
布莱克把大多数藏书寄回家,又添置了一些与房间风格相称的古式家具,便开始在这里创作小说和画作。他一人独居,亲自处理简单的家务;他的工作室在北边的阁楼上,分层屋顶的许多窗户可以为那里提供绝佳的采光。在搬进这里的第一个冬天,他写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五篇短篇小说——《地底挖掘者》(The Burrower Beneath)、《通往墓穴的台阶》(The Stairs in the Crypt)、《夏盖》(Shaggai)、《置身纳斯之谷》(In the Vale of Pnath)、《自群星而来的饗宴者》(The Feaster from the Stars),并画了七幅油画。他在画中试着表现的,尽是那些非人的无名怪物,以及完全属于异界、决不会存在于地球上的风景。
他总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着迷地眺望往西面铺展出去的景色。在他眼前的,是纪念会堂黑色的高塔,然后是乔治式风格的法院钟楼、林立在商业区中的诸多小尖塔,最后就是那座屹立在远方、成群尖顶闪闪发亮的山丘——山上那些陌生的街巷和迷宫般的山墙使他遐想万分。他从极少几个自己认识的本地居民那里得知,那座遥远的山丘是一片面积广阔的意裔社区,但那儿的房子大多是老英格兰和爱尔兰移民留下的。布莱克有时会用双筒望远镜远望那个处于缭绕烟雾之后的朦胧不清、不可触及的世界,从中挑出单个的屋顶、烟囱、尖塔,放纵思绪,想像在那些地方隐藏着怎样玄妙离奇的谜团。就算通过望远镜的镜片,联邦山看起来也有一种异界的氛围,仿佛是一片存在于传说中的土地,布莱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小说和画作中的那种没有实体、完全属于超现实的怪奇感。
当路灯点亮时,山丘会逐渐消失在紫罗兰色的黄昏中,接下来,法院大楼的泛光灯和工业信托(Industrial Trust)公司的红色灯塔就会亮起,那强烈的光辉把夜空照得光怪陆离。
在遥远的联邦山上的一切中,布莱克最倾心于一座巍峨的黑色教堂。在白天的一些特定时间里,它显得尤为清晰。日落之下,背靠燃烧着夕阳的天空,它那高大的钟楼和逐渐变细的塔尖会变成一个若隐若现的黑色剪影。教堂应该是建在非常高的地方,因为它高踞在周围凌乱的屋脊和烟囱管帽上方,被污迹染黑的正面和那盖在斜顶北侧、安着大尖顶窗的尖塔都能一览无余。这座阴森而朴实的教堂看起来应该是用石头砌成的,它在风雨和煤烟中度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被严重地风化、染污了。从望远镜看到的外观分析,它的风格早于壮丽的厄普约翰式①,属于哥特复兴式②最早期的试验建筑,同时也也保留了部分乔治式的轮廓和设计比例,由此可以推断,它建成的日期应该是1810年到1815年之间。
①:一种受哥特式建筑影响的教堂建筑风格,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以建筑师理查德·厄普约翰命名。
②:从18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仿哥特式建筑风格。
几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布莱克时常远望那座令人生畏的建筑。因为那些大窗里从未亮起过灯光,所以可得知这座建筑无人居住;他眺望的时间越长,想像力就越活跃,最后终于达到了异想天开的地步。他觉得那座建筑有一种异样的荒凉感,就连鸽子和燕子有不会接近它那染满煤烟的屋檐。他可以用望远镜望到别的塔楼或钟楼上停着大批鸟儿,但那座建筑上从来没有鸟儿停靠。至少他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写在了日记里。他曾对几个朋友提过这座教堂,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去过联邦山,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教堂现在或者过去的情况。
(未完持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