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良堂」唯不忘相思(11)

2023-03-14孟鹤堂周九良良堂周门孟氏 来源:百合文库

第十一章 雁过偶然留指爪
自上次去箍桶巷听戏已经有了几日,这些日子中闲暇的时候,周九良就在宿舍默戏本。
他先是把改写的《拾玉镯》写了一份,后来想了想,又将以前袁伯伯为孟哥改的《长生殿》写了一份。
写得越多,脑子里就越回忆起和孟哥在一处的那三年。也回忆起北平的广德楼,戏园子里的师兄,德叔,亭哥儿……这些记忆有一点点拂净心中霜粒的意思。
写着戏词,周九良偶然间就想起了自己在广德楼最爱干的事儿,那就是在孟哥登台时,自己跑到前头,扒着跟自己一样高的戏台子勉力仰头看他。每当这时,那人就将台步再往前错些,歘空儿低下头对着他这傻弟弟笑笑……那时的周航心里骄傲极了——那么多人喜欢的角儿啊,这个笑却全是给他的。
思及此,周九良的脸上又罕见的露出了笑意。“罕见”一语是绝不夸张的,还记得他刚念军校那会儿才十二岁,虽然年纪小,但经常被人背后叫做“小周头儿”,实在是因为他太过不爱说笑了。
周九良的舅爷虽说平日看着吊儿郎当、没个正行,可实际上深谋远虑。周九良十二那年,杜筠虽佣兵于河北,可仍嗅到了一丝危机,于是带着几个心腹南下到了上海,一路探听,也想寻求新的出路。可巧初到那处,他们就在一场码头枪战中随手一捞,救下个小子。这小子也不是别人,正是上海青帮杜帮主的亲子。
后来杜筠见到杜帮主,老爷子与他颇为投机,又因为同姓,便认他做义子,为他引荐那时候还只是军校校长的委员长。后来杜筠的部队就这样顺利而和平的编入了国军。
杜筠那会儿也没什么求的,痛快的答应在北边随时接应国军的行动。唯独见了广州的正规军校后,沉吟了三天,才决定把他的侄子塞进去。
那时,接周九良进校的陆教员很发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长得黑瘦,细胳膊细腿儿,感觉一捏就碎,拿什么训练?又是校长领来的,总不好摔打,搞不好还要像带孩子似的陪他玩儿。孩子家里也不知怎么想的……干脆先去上二年理论课得了。于是将周九良安排在理论班。
可没想到课刚上了十天左右,理论班的教员就把小孩儿给领回来了。说是孩子自来会背《孙子兵法》《齐孙子》《六韬》《三略》什么的,不光会背,还能在沙盘上演,这十天里他每日都给小孩儿开小灶讲西方战术。且这孩子认字极多,自己就能看书,给他资料就行。要是再不定时的来他这学个英语,以后能看的资料就更多了,比一直听讲强……
这位理论班教员末了悄悄和陆教员抱怨:“这孩子是打娘胎里就开始认字了吗?根本不像个孩子,不行我教不了,他什么都懂,我不管,你给我领回去,我就教英语,这个他不会!……哎对了,每周五下午看实战资料片,你得把他给我送来,就这么定了我走了!”说完就溜了。
陆教员怔忡半晌心说奇了,刚巧射击班的老师从他办公室门口过,让他给叫住。他心说搏击是学不了,悠着点学个射击算了。左右今天下午没事儿,看看这小孩儿是个什么路数。
他与射击班的老师商定好下午校场见面,就说带小孩儿去吃个饭,谁知道小孩儿摇摇头:“谢谢教员,我自己吃就好了,下午在校场等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