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关于小说大家 有意思的 论述摘节 柒

2023-03-14传统文化文化遗产历史人文 来源:百合文库
非本人言论 全部摘自徐公子胜治先生的《地师》(稍有整理):
自私的人困于自身的追求,无私的人忘于人世的追求,但若这两者最终是一条归宿,那将是人生大幸。古人云:“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这种方式成就了自我的自私,对,就是自私,也是人生大
幸。此所谓求仁得仁。
传统的江湖人都是很讲究传承辈份的,比如当今那些相声演员,辈份上还带有明显的老规矩留下的痕迹。如果某人的年纪太大辈份过高,是不适合直接收徒弟的,否则一个刚入门的小徒弟就成了别人的祖师
爷,同道见面往往很尴尬,对他自己的成长也不利。技艺上的师徒传承关系,毕竟与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
不同。
如果某人辈份很高,就算看中了什么好苗子,也不会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收徒,而是让徒子徒孙将之收
入门下,再亲自指点栽培就是了。有些外行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想学某种江湖技艺,往往直接找到某位德
高望重的老前辈要求拜入门下,结果基本上都是被拒绝。
=========================================================================
水火无形,中国人常说的一个指示代词叫“东西”而不叫“南北”,因为东属木西属金,有形之物,而南属火北属水,无形之相。
中国传统工艺中,有两种巧夺天工的修复手段——织补与装裱。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则真实的国际趣闻。众所周知,织布机的幅面有多大,生产出来的布料就有多宽,想制成更大的纺织品就得通过缝接,哪怕装饰的再好也能看出来。当时中国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最大的一
张主桌,桌布全展开有五米多宽。
有一次外交国宴上,在座的一位外宾也是一位纺织专家,注意到了这块桌布,甚至不顾失礼站起身来绕桌一周仔细观察,也没有看出丝毫的缝接痕迹,就是一整块布,花色图案浑然一体。他惊讶的问:“我
没听说世界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织布机,难道中国能生产?”当时先总理笑而不言,其实奥妙就在于两个
字:织补。
织补在古代丝织工艺品修复中是最重要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至于装裱的故事就更多了。晚清时期紫禁城里的太监偷皇家收藏的字画,当然不可能整幅带出来,而是将画纸揭下、撕碎、揉乱,看上去就是分辨不清的废纸,混在垃圾中运出宫。然后找到琉璃厂一带字画
店的装裱高手,可以重新装裱修复如初,就算有细微的缺损之处,可以用同样纹质的宣纸补绘,看不出痕
迹来。
这还不算难度最大的,现代文物保护专家对一些古经卷的修复那才让人叹为观止,很多古经卷的原貌已经根本无法辨认了,卷在一起就像一团焦炭一碰就碎,需要用药水泡软揭开重新装裱,甚至在高倍放大
镜下用竹针一点一点挑着碎片拼裱,然后才能恢复经卷原貌。
古玩门类很多,有金石甲骨、铜器、字画碑帖、玉器、陶瓷、砚章文房、丝织品、竹木角牙等等类别,修复手段各不相同。其中陶瓷尤其易碎,保留下来的完整器物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修复起来难度也很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