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

2023-03-14存在感思考随笔 来源:百合文库
两个多月没发朋友圈,于是一朋友问到:“怎么最近消失了?”答:“我一直在地球上。”国庆待在家,空闲时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照例晒出旅游的九宫格“照骗”,打卡刷存在感,宣告着“到此一游”。再看看微博,热搜榜单上还是那些熟悉的娱乐人物,始终霸占着头条,标题夺人眼球。
我不禁想问,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好像只生活在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我们和朋友甚至亲人的联系难道就止于朋友圈和微博的点赞、评论?我们谈论的话题就仅仅停留在明星偶像的娱乐新闻?是无聊的消遣还是对现实的逃避?当滤镜与VR向我们袭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更真实还是虚幻呢?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写道“将军孤坟无人知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和朋友谈论,朋友说:“一代人的价值观,一代人的未来……”一味推崇娱乐至上,可能娱乐至死也不再遥远。
这让我想到摄影师Donna Stevens的作品“电视机”,拍摄的是一些在漆黑房间里直勾勾看着电视机的孩子们,空洞的眼神、僵硬的面孔、被屏幕吸引住的灵魂。这一代孩子们的童年就是消逝在各种各样酷炫的屏幕之中,而作为成人的我们就幸免于此了吗?粉丝经济、商业价值都是利益驱使,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或许其中也有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我们也不得而知。但狂热的追随者们好像都迷了眼,毫无思想,像是被某种力量操控。
看到某公众号一篇名为《00后告诉我:没有整过的脸已经成了稀有物种》的文章,颇有感触。其中说到“现如今学生整容已成为常态”,不由得内心一震。价值观单一,审美样板化,侵害着少男少女们,盲目跟风往往是弄丢了自己,每个个体的独特才因此独一无二啊。当我看到某个学生的理想是当一名网红的时候,内心十分复杂。大家往往只看到浮于表面的东西,光鲜亮丽的背后的落差看到的太少,这带给人们一切十分容易的错觉,于是人们急功近利,渴求成功,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掉入深渊,而这个社会中清醒的人太少,“装睡的人”太多。
朋友说道:“我现在看到小鲜肉就烦,他们的代言都不想买。”对于“小鲜肉”这个词,我是非常反感的,好像是从某个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产物,最初就标榜着商品的属性。我也从来对于他们无感。明星频频出镜收获存在感,对于过度曝光于公众面前的面孔,传统的统一化的审美标准,观众是否已经审美疲劳而厌倦了呢?
“当华美的叶片落下,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有些经典,有些精神,经历岁月洗礼,大浪淘沙,始终屹然不倒,影响无数人。听到《海上钢琴师》中1900弹奏的曲子,总是会被其中的纯粹与温暖打动;会记得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名句:“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不会忘记张国荣,歌唱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经典就是经典,撼动人心,成为永恒。
那人们围观、直播、“ 1”、刷屏,又是为什么呢?人们总是竭尽全力想留下什么,当这个社会浮华喧嚣,人们开始迷茫、焦虑、躁动、急切,渴求,寻找着出口,寻找着存在感。在真实世界里,很多情况下正如弗洛姆所说“为了克服孤独与无能为力感,个人便产生了放弃个性的冲动,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于是,现实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因为网络的匿名信而找到出口,口诛笔伐,畅快地表达、宣泄自己,而这大概属于某种意义上的情感寄托,当然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战争”,带来了网络暴力。然而,这种来源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存在感确是无影无形、难以捉摸,当一切回归真实世界又会残酷至极,因而总有那么一些人迷恋于虚幻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