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良堂】洗冤记(京城篇:十一)

2023-03-15孟鹤堂周九良良堂 来源:百合文库
上一篇回顾:【良堂】洗冤记(京城篇:十)
勿上升真人,谢绝转载
【良堂】洗冤记(京城篇:十一)
大理寺议事厅,气氛凝重。
周九良接过孟廉递来的一封沾着血迹的信,信封上是几个工整的“师兄亲启”,周九良认出这是张昌的字迹,他几乎是颤抖着手打开了信。
“张昌别过。若得来生,罢了,师兄勿念。”
周九良含着泪折好信纸,揣进怀里,给孟廉行上一个大礼,“多谢大人。”
孟廉摆了摆手道,“此地没有外人,你若不嫌弃,喊我一声伯父便是。我同阿正是多年好友,他是难得的知己。”
周九良也不推辞,重新唤他一声孟伯父后方才作罢。
“皇上既然将此案交由大理寺督办,本官自然要竭尽全力找出真相。”孟廉仔细翻查了张昌带来的文书,抬头说道,“九良和张昌两名仵作均认定死者死于他杀,那本官便依此提审当日刑部大牢中值班的衙役,看是否会有发现。”
“至于你们二人。”孟廉抬手在孟鹤堂和周九良身上虚虚一指,“去查你们想查的吧。”
二人谢过后,便俯身退出议事厅。
周九良和孟鹤堂各分两路,孟鹤堂前往市井之中打听三年前大火案的各种传闻,走访与之有关的民众,而周九良则回了家中,从张昌遗留的手札和父亲撰写的报告中寻找蛛丝马迹。
“母亲。”周九良朝那个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说,“张昌死了。”
周母的手一抖,锅铲跌落砸在灶台上,发出一声闷响,“他前几日,刚给我送来过盐米,怎会…”
周九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知周母后,她方才叹了一口气,抓着周九良的手腕说,“儿啊,我们周家欠他太多了。”
周母踉跄着走到灶台后,往里添了些柴火,火光照在她脸上,沟壑丛生的脸写满了饱经岁月的沧桑。
“母亲,您还记得三年前案发那天,父亲打宫里回来后,是去赴了谁的约吗?”周九良问。
周母一边添着柴火,垂眸思索了许久,方才缓缓回答,“似乎是当时的太师。”
“丧命那场大火中的太师?”周九良觉得脑袋里有根筋抽了抽,有点疼。
“是。我记得那天是先皇驾崩后的第三天,太子却还没有登临帝位。那几**父亲格外忙碌,早出晚归的,连我都见不上他几面。”周母手里攥着火钳,陷入了回忆,锅里的豆腐还在噗噗的沸腾着,似乎在咧着嘴嘲笑着谁,“那天晚上他打宫里回来,说晚饭不在家里用,太师约了他有事相谈。”
周母的手突然抖了抖,像是想到了什么东西,她拧紧眉头抿着嘴,放下火钳双手在粗布衫上抹了抹,“你父亲还说,若他次日还未回来,便让我去书房的抽屉里找一份验尸手札,送去给当时的京兆尹。”
周九良眼皮跳了跳,急忙凑到周母跟前,着急的问,“手札如今何在?”
“你父亲的手札笔记我全放在你房间的木箱里,你去找找看吧。”周母冲他挥了挥手,靠在小竹椅背上,不再言语。
再说另外一边的孟鹤堂,也有一些收获。
他去了当年醉欢楼的位置,如今这里已经盖成了一家酒楼,客似云来。似乎谁都不记得,三年前,八十余条人命丧于此地。不论少了谁,日子不照样过吗。
孟鹤堂在门外看了看,目光却落在酒楼一旁转角处的小摊位上,挂在摊儿前布条上写着“羊肉汤 老店三十年”。他沉了沉心思,迈步上前。
“公子要吃点什么?”摊主是个约莫五十啷当岁,跛着脚的小老头儿,瞧见孟鹤堂坐到摊前,急忙迎上来问道。
孟鹤堂抬头看了一眼正在沸腾的羊肉汤,笑了笑回答,“来一碗羊肉汤把。”
摊主脆脆的应了一声,挽起衣袖,起火舀汤,羊肉切片注入沸汤里,再手撕锅盔用小碗装好,盛出汤一并端到了孟鹤堂面前,“公子慢用。”
孟鹤堂颔首谢过后,舀了一勺汤,果然美味至极,装似不经意的问了句,“您这汤味道极好,可是有什么秘方吗?”
摊主一边擦拭着锅台,一边笑得憨厚,“谈不上谈不上,小老儿这摊摆了三十年了,若要真说秘方,估摸也就是这锅汤了吧。”
“哦?三十年一直在这儿摆摊吗?”孟鹤堂把锅盔丢进汤里,泡了泡后舀出。
“是呀,一直在这儿。”摊主点了点头。
“那…您对三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的醉欢楼,可还有印象?”孟鹤堂问。
摊主身子无意识的一颤,像是想到了什么,拉下衣袖,遮住手臂上的伤疤,搓了搓手,“小老儿不太了解。”
孟鹤堂眸光深沉,他盯着摊主的面容许久后,才继续问道,“您知道什么对吗?那场大火,和您手上的那个疤有什么关系吗?”
“不,小老儿什么都不知道,公子若是用完了,就走吧。”摊主抓起抹布挥了挥,竟然下起了逐客令。
孟鹤堂哪肯饶了他,继续追问,“你对此避而不谈,莫非当年纵火之人便是你不成?”他提了提声音,落在摊主的耳中竟似魔咒。
摊主抬起头,面容有些恼怒,他训斥道,“公子若再这般胡言乱语,毁人清誉,小老儿便去报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