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阴间那些事――鬼差“神牛”

2023-03-16美食牛肉知乎封建迷信女神方法论 来源:百合文库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就是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印度人对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准吃牛肉,印度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喝牛奶允许的。特别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欢。牛虽然不能宰杀吃肉,少数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间运输、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里,老牛、病牛、残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这么多的牛,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印度拥有的牛达到3亿多头,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位,但经济上的作用并不大。印度僧侣每年还要举行一次仪式,叫“波高”,表示对牛的尊敬。他们还和商人举办了许多“圣牛养老院”,将那些年迈体弱,不能自己觅食的老牛收养起来,一直到老死。
印度因其版图形如牛首,且举国敬牛如神,而被称为“牛颅之国”。印度国徽上有四种动物就是: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
印度的牛非常多,城镇乡村随处可见,印度无处不在的牛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地位很高,简直到了“横行霸道”的程度。在那里,牛被奉为圣物,严禁屠杀,还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印度是吃不着牛肉的,但常常受到牛的恩惠:喝牛奶。
大街小巷到处闲逛的牛实际上是一种叫 瘤牛的牛,这种牛肩上有瘤状突起,如同驼背。体毛乳白,双角高翘,两耳下垂,颈下垂肉晃了晃当,走起路来昂首阔步, 八面威风,俨然一个个牛魔王下世。但它们脾气平和,从不轻易攻击人,也不把公路上来往疾驰的汽车放在眼中,似乎知道没人敢碰它们。白天逛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干脆巨石般地卧在马路中央,成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印度人对这些牛也持不同态度,有送吃送喝,敬牛爱牛的;也有提出异议,要求驱牛的。公路上从没有人胆敢开车压牛甚至碰牛,毕竟在信奉“万物有灵论”的国度,牛也是神。
印度是全球牛的存栏量最多的国家,印度教认为牛是繁殖的象征,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必要生产资料,印度大街小巷虽然到处是牛,我当初以为就像松鼠、八哥那样没有归属呢。后来向印度同事一打听才知,这些四处闲逛、安然游荡的牛也是有主的。主人必须帮着挤奶,但饲喂、繁殖都不必操心,因为大街就是大牛圈,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拉到哪,甚至走到哪生到哪。在印度,牛的福利基本能够得到保障,大都“颐养天年”,而非“英年早逝”幼龄即遭屠杀,自然死亡之后才可利用。主人受到恩惠,牛儿充分自由,多好哇。好是好,只是牛多草少,害得这些牛在大街上可怜兮兮地找吃找喝,在垃圾堆里翻来翻去,什么瓜皮烂叶,甚至连报纸都吃。这些牛既然生于大街、长在大街,当然就不怕人,也不会去威胁人,大家 相安无事。
印度人民普遍信奉印度教,教民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其次为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居少数。印度教主张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把许许多多大山大河、动物植物都敬奉为神,或当做精神的寄托,形成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梵文化”,处处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
而使牛在印度有此地位的原因 则是:
在印度教的教义内容中,牛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母牛与印度神学中的转回转生教义有关。从一个恶鬼轮回到一只母牛要经历86次转生的过程,再多一次转生的话,灵魂便可托生为人形。而一个杀了母牛的人的灵魂将要轮回到全程的最低一级,重新开始轮回生命。为了帮助一个所爱之人的灵魂走向拯救之旅,亲人们捐献钱财用于饲养印度神庙中的牛群。他们相信死者必须穿越一条火焰河,而他们的捐助会给予死者抓住一只母牛尾的权利,以使他顺利地游过火焰河。因此,正统的印度教徒在临终之前会要求得到一只牛尾巴。
并且,印度教认为神灵活在母牛之中,神学家们把一只母牛身体内的男神和女神的数量确认为3亿3千万。所以,印度人相信从母牛(或公牛)身体中出来的一切都是神圣的。在庆祝黑天神为牛的守护者的节庆仪式上,祭司用牛粪制成神的模型,将牛奶倒在神像的肚脐上,然后在庙中的地面上围绕着神像爬行。祭司们还制作一种神圣“蜜浆”,以牛奶、凝乳、黄油、牛尿和牛粪为原料,他们把这种蜜浆洒在或涂在偶像上和信徒身上,以示神圣;另外每天还要用新鲜的牛奶为神像沐浴。而神庙中的灯盏燃用的也是由牛油提炼特制而成的奶油。家庭主妇用干牛粪和牛粪灰来打扫,使他们家里的地面和炉灶得到仪式性的清洁。
不仅母牛,公牛在神话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度教的主神之一破坏神湿婆的坐骑就是一头公牛,它被尊称为圣牛难迪,湿婆经常骑着它巡游天庭。在遍及印度各地的湿婆庙前必有公牛雕像,多是卧姿,有的在石台之上,有的背上建有小亭,成为一个单独的小庙。雕像有石头的、有铜的,有一般本色的,有绘成彩色的,一律是雄健魁伟,栩栩如生。雕像上还常常挂满花环,分享到主神般的尊荣。
另一位主神黑天,慈悲和儿童之神,也是今日印度最流行的偶像,在印度教的神圣文献中被描述为一名守护牛群的牧童。在某些必要的场合需要拆除神像时,不容许人们用手去打碎,而是让一只牛犊去践踏,因为虔诚的印度徒认为黑天不会介意他心爱的动物去踩踏他。
现代印度虽然早已政教分离,但很多宗教信仰仍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对印度教徒来说,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印度教的牛也因之被赋予了很多含义,于是就有说法称,印度人对牛的热爱就如同远古时代原始人的图腾崇拜一样,印度教的牛就是印度人的图腾,是古代图腾崇拜在现代的延续。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主要特点之一,动物崇拜又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动物崇拜逐渐退出了现代宗教范畴,但是,印度教却是一个例外,它将牛偶像化,牛崇拜与牛保护成为它的核心教义,印度教徒无一例外承认在他们心目中牛是圣物。
这些原因致使牛在印度有了神一般的地位,可实际上,牛在阴间 只是一不太称职的鬼差。
要问为何印度神牛在印度有如此地位,要从明玉塔说起,当亡魂进入塔内,经历无限循环也难以走出,身后追着鬼差,亡魂将要绝望之时“神牛”就会“哞”的一声出现,让亡魂拉着尾巴引向出口,好使其投胎转世,可惜万事难料,终归弄虚作假的手段逃出塔内,那就转世到印度吧。
鬼差“神牛”也因徇私舞弊长困明玉塔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