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看不见的森林》:树木都在侧耳倾听

蓝灰蝶幼虫向蚂蚁上交保护费以换取庇护;
微生物设置毒素障碍欲独霸腐尸却使秃鹫受益;
貌似单身的山胡椒树与地下的真菌恋人水**融;
……
自然造物之神奇总是出乎意料地令人惊叹,仅是一平方米土地上驻扎的生物所上演的生存与斗争的剧幕就足以令人目不暇接。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就是这样一部翔实的物候观测笔记,随着四季轮转、昼夜更替,一平方米土地上的生物所展现的明媚与幽暗、鲜妍与灰败、竞争与合作、繁盛与枯槁,悉数袒露,毫无隐瞒。
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美国南方大学生物学教授,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致力于生物进化研究以及动物保护工作。
他善于使不可见之物显露原形,令微小事物清晰放大,生命的复杂与美在他的笔下脉络分明,条分缕析。
在《看不见的森林》一书中,哈斯凯尔教授选择了一个相对“远离人类文明”的场所——美国田纳西州山丘上一座由老龄林构成的“坛城”,之后频繁到访,通过凝视其中的一片叶子、一块岩石、一滴水珠以及各种各样或微小或硕大的生物来窥见整个森林。
阅读《看不见的森林》,就像是在观看一部科教纪录片,细致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帧帧鲜活而明艳的画面,似触手可及,令人身临其境。
哈斯凯尔教授大概也是一名合格的吃货,因为,我总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发现美食的踪迹:
在粉红色花药间游弋的黑蜂是沾满玫瑰色糖霜的巧克力糖;
铺在砾岩表面的黄油和果冻膜只有蜗牛的齿舌才能刮挫;
欧洲蛞蝓的外套膜好似酥皮点心外面凝结的糖霜
……
不过说真的,蛞蝓的比喻我是拒绝的。
作为一个没什么耐性的人,我却总能兴致盎然地就着无处不在的拟人和比喻,咀嚼原本枯燥复杂的记录。
风是诱使枫树的孩子们出去漫游的神;
蜗牛从兼顾雌雄的混合投资策略中得到更高的收益;
星繁缕是天生的装饰艺术家;
戈尔迪乌斯虫幼体先是压榨蜗牛后又劫杀蟋蟀
……
哈斯凯尔教授对于这座小小的坛城绝对是真爱。因为唯有真爱,才能将它的美好与黑暗全部接纳,并且描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看不见的森林》一字一句中都渗透着他与这片生机勃然的土地日益紧密的联系。
但在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淡化了对真实世界的关注,而沉迷于虚拟网络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我们在一点点失去同自然的联系,却不自知。我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悲悯之心,甚至对自己也不例外。
如何治愈我们与自然之间的疏离?
熊姣在本书的译后记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灵共同的演化之路,都决定了我们对其他生物的特定感情。
哈斯凯尔教授在坛城中不经意间碰见了三只小浣熊,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动占据了他的脑海,“抱起一只浣熊,挠挠它的下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