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金庸——侠的缘起与幻灭(上)(2)

2023-03-16金庸 来源:百合文库
二.早期的金庸主角
早期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可以视作原型期的作品,表意方式为透视。
《书剑恩仇录》是一部旧式武侠的倒影。水浒式的聚义厅,野史感的历史背景,在它的身上能找到很多以往演义小说的影子(我也没看过以前的只是脑补)。主角也是如此,陈家洛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文武双全,这类书生的形象想必在以往的武侠中并不罕见。陈家洛的家世也超乎常人,按流行的说法很龙傲天。
传奇式的主角很难受到限制,因为作品需要他们作为视点,试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要如何加入反清复明的大业中,结识各路豪杰?但是金庸毕竟是金庸,书剑恩仇录连载时他已经具有了文学家的触觉,也许还有开创新时代的野心。他没有停步于这种朴素的语境,反而将其撕碎,敏锐的把握到了书生意气中隐含的矛盾,将角色塑造的更加复杂。陈家洛是一个刻画相当细腻的人物,在错位的环境中,为了一个可悲可笑的目标走向悲剧。但他的侠义却是流于空洞而缺乏说服力的,不足以称为大侠。
在《书剑》失败的尝试(我指对于理想侠客的塑造而非作品本身)之后,《碧血剑》中金庸试图塑造一个继承者的形象,袁承志,承志之人。他从父亲袁崇焕那里继承了大义和目标,从金蛇郎君处继承了武功。最终却欠缺了个人性格,无所成就。在陈家洛和袁承志身上金庸没能寻找到理想中的“侠”,但这两部作品中承载的矛盾,比如道义与爱情的背离,家国情怀,历史的不可违抗等,都被继承发扬,并最终在与《书剑》相似背景的《鹿鼎记》中释放,构成回环。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点是,这两部作品的武功多是精妙古怪,出奇制胜,武器也五花八门。而在之后成熟的作品中,金庸更侧重于内力取胜,道武合一。这种武功上的演变也渗透着作者的思想——由外在的武功转向内在的精神,从行侠仗义之人转向内外合一的大侠。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