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对当前歌词创作的评论环境的一些想法

上个学期我选了民谣歌词创作课,台上那个头发盘得一丝不苟的中年女老师说她开这门课是有感于现代中国音乐歌词创作上的极度欠缺,因此在教自己老本行戏剧文学外开了这门选修课,想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然后她给我们举了个反面例子,她说小曲儿的古风歌《上邪》歌词无病呻吟,堆砌辞藻,不知所云。追其原因,那位老师给出的理由是“歌词里不是女子嫁给将军后将军出征了吗?歌里用词也太浮华了吧,还灼伤了天涯……”。
她是只看了一下词便得出结论。听到那番话我满心失望。
“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又发现一墓葬,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一位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目前不知何故。”这是恨醉写《上邪》的文案。结合这个故事看歌词大家都能看出故事是讲“将军与公主相爱但为了平息战争将军出征公主被迫远嫁,二人忍痛分别”,歌词表达不光没毛病甚至是精彩的。然而标榜自己一贯“治学严谨”、“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大学老师却会在神圣的讲台上对自己要给学生拿来举例子的东西脱口而出自己的主观猜测。
由此可见,哪怕是文学素养极高的“大学老师”也不是绝对的权威,一旦对某些东西有了先入为主的恣睢态度往往会偏激草率,失了平日水准。不过她至少跟我们解释了她认为不好的理由,而非发泄地骂上一段“狗屁不通”,即便理由不成立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再者,欣赏歌词本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跟个人经历、学识、情感倾向、理解能力、审美标准都有关,所以奉劝某些人别把话说的太绝,万一后来自己水平上升领略到了之前没懂的点,回头看看自己曾经高高在上的点评岂不是很羞愧?
很多小有成就的萌新词作会下意识地拿自己做尺度,挺好也挺不好。好在可以看出自己与人的实力差距,奋起直追也有个清晰的目标;坏在有些人把自己看做“绝对”,只能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差距,每次“欣赏”只是徒增傲气;还有更坏的,就是傲气冲天,对比自己更新的新人“严格要求、横加指责”,最后还来句“骂你活该”。这点我建议大家拿来主义,对别人作品的亮点多加分析以提升自己;看到别人作品不足之处就提醒下自己,有则改无加警。另外对歌词有要求有期待的听众们也不妨少些冷嘲热讽,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前提下多给些认真的建议,大家共同经营一个平和积极的创作环境,才会让现代歌词创作有长远发展的可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