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三十六云 航迹云(七)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华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我们所说的云就形成了。
云,常用汉字,一般用作名词,表示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古汉语亦用作动词,表示说话。
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名列第41位。起源之一:出自于缙云氏,是黄帝时夏官之后,以官名为姓氏。历史人物有隋朝大将云定兴、中国蒙古族政治人物云泽(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前主席云布龙等等。
源流一
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颛顼后裔有祝融,是云氏的始祖。祝融在帝喾时为火正,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员,被后世尊为神。祝融之后受封于郓罗地,号为妘子,其后裔子孙遂为妘氏,后省去女旁而为云氏,形成云氏,世代相传至今。
祝融的支庶后裔子孙被封于鄠国(今河北安陆,一说在湖北郧县),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国民子孙以国名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世代相传至今,简化为云氏史称云氏正宗。云氏族人大多尊奉祝融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亦出自妘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封于郧国(今湖北省安陆县,一就在湖北省郧县),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
源流三
源于缙云氏,出自黄帝时期夏官之后,属于以官职名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缙云氏之后。”又据史籍《姓氏考略》上记载,云氏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
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需进一步考证,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缙字简称为云氏,今简化为云氏。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的鲜卑民族中有复姓宥连氏、悉云氏、是云氏、牒云氏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