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关于小说大家 有意思的 论述摘节 捌

2023-03-18灵异行事思理要论 来源:百合文库
非本人言论 全部摘自徐公子胜治先生的《地师》(稍有整理):
要门”是江湖八大门的最后一门,从字面理解就是要饭行乞的意思,讲究的是落魄之道。这一门的学问深奥,时运不济时该当如何自处又如何渡厄?是八大门中最难学透的。过去很多江湖人,落难之时多少都会使用要门手法,沿途筹集盘缠回家。
但从江湖术的角度,它真正的诀窍在于如何面对这世上的善意与恶意,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善意与恶意,秘诀的精髓也是历代要门的规矩,只有很简单的两句话,总共十个字——取舍善与人,无仇不恶索。
要饭的,必须要对方能做出表达善心的行为,才能要得着,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世人的善意,无论对方行善出于什么目的,为了面子、身份、他人的赞扬或发自内心的怜悯。在通常情况下,要门中人必须要让对方行善得善,给他实现目的应有的满足,这一点非常重要!
比如某一家人施舍一碗饭,只要不是故意给馊的不能吃,哪怕是冷的、很不好吃,要门中人不想吃也要当面诚恳道谢。哪怕出门偷偷倒了别给人看见,再去下一家要,这是古代要门的规矩。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讲究?假若世人行善不能得善,反而把自己搞的很难堪,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再施舍,也封死了其它人得到帮助的可能。还举上面的例子,假如过几天再有一个已经很饿的乞丐到那一家乞讨,他是愿意接受那样的施舍也愿意吃的,要留余地让他能够得到需要的帮助。这就是“善要”。
那什么是“恶索”呢?它在利用一个人善良的行为,让对方收获的却是伤害。
其实这种事情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人,假如发生的多了,有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同样的场合就根本得不到他人善意的帮助了。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世间行善者,也伤害了所有真正落难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一些江湖要门术的门道,如此设局行骗,正因为是这样,对江湖术诀窍理解更深的高手,才会在心中骂这些人为“杂碎”。
除非是有仇,想报复或教训某人,否则要门中人不能恶索。
现代社会广义的要门术运用可不仅指要饭,搞慈善基金会也是其中的一种,是相当有社会地位、风光体面的事业了。但无论使用什么门槛,也要注意不能有恶索的嫌疑,不能让人被逼无奈去捐款回头心中老大的怨恨,有些事情可以倡导、可以引诱,但不能恶索。
======================================================================
如今网上流行各种各样的鬼故事,什么鬼楼啊、凶宅啊、灵异传说啊,甚至每个城市、每个大学都有版本。这种现象一方面与网络资讯发达,以讹传讹众口加工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猎奇以及寻求刺激的心理。没事扯扯鬼故事听上去挺恐怖,其实是转移、舒缓平日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与按摩身体时稍用力抻一抻筋腱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放松的是心理而已。
譬如上海延安路高架桥有根柱子,是几层立交桥面交叉相会的主支撑,非常粗,表面有亮银色的不锈钢装饰,并饰以现代造型的盘龙浮雕,在周边一片灰色的水泥桥体以及其它裸柱的衬托下十分显眼。于是有人就说这是一根龙柱,打在了什么什么地方,施工的时候出了什么什么事情,又请了什么什么高人做法云云。在网上传了十几年,越传越邪乎。
其实这些离奇的故事大多都是牵强附会,网上口口相传编纂而成。就那根柱子来说吧,施工的时候确实出过问题,主要是因为打桩频率太快摩擦基岩导致热胀冷缩现象,后来请工程专家分析之后也就解决了。但是为什么要把它装饰成那样呢?从建筑风水的角度讲也是有道理的。
那根柱子贯穿支撑了好几层桥面,而且倾斜角度、转弯方向各不相同,空间结构非常复杂。假如不加修饰就是与桥体一样的水泥色,冷眼一看容易导致一种错觉——这根柱子好像被扭曲、剪折成不规则的好几截,不像是直的,好似随时会崩塌。这种视觉误差会给人造成一种潜意识的压迫感与焦虑感。
通常情况下这种影响并不大,路过的人冷眼望去只是稍感不适,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过往司机的一些多余动作,进而有影响交通安全的可能。将它装饰成上下一体的亮银色,并辅以美观的浮雕点缀,就会修正这种视觉误差。所以说它是一根风水柱也完全可以,只不过并非网上所传的那种离奇邪乎的“风水”。
======================================================================
。。。。。。
也许是为了化解这种环境中的违和感,有人在这片草坪周围立了十八座铜像,左侧依次是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右侧依次是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
树立历史上很有威望的人物塑像,确实是镇住地气的方法之一,但也不能是这种塑法,迎面正中立一尊就可以了,怎能搞成夹道相望的形势呢?这又不是仪仗!它不仅没有化解地气的扰动,反而极大的增加了环境地气的混乱。
为先人塑像,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来。如果是为了供人瞻仰,它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违反了“敬人如人在,一地不二供”的原则,因为就在校园中的不远处,已经有了孙中山的纪念塑像。假如是进一座庙,大雄宝殿中供的是三身佛或三世佛,到了配殿,香案后怎么可能还是这三尊?若将塑像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尊敬,就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这个错误对环境的影响倒是其次的,关键是“人”不对,这些塑像能镇住脚下的地气,但彼此之间的扰动极为剧烈。
为什么会这样?塑像原本不过是建筑材料的雕砌,但它成形后被安置,是所有器物中最容易形成独特属性的。无数看见它的人们,精神上赋予它的形象就是它代表的那个人,器物的灵性被无数人共同赋予,这个过程就叫做“开光”。这便是“信则灵”,塑像映入眼帘代表的信息便自然出现在脑海,从而引起相对应的思绪。
寺院里的佛像开光仪式,众高僧诵经加持,象征着佛像不仅再是泥塑木胎而是佛之寄形。而其他场合的塑像,也有自然的开光过程。这里是历史系教学楼门前,无数过往的师生在塑像前激起的精神共鸣,就是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器物的属性已成,经历了自然的开光。
为先人塑像还有一个原则,不能想当然的将一些人列在一起,敬人如人在,要看这些人本身都能不能聚到一起去?大到指点江山、纵横天下,小到凑一桌吃火锅、搓麻将。
在这个场合,诸如章太炎与晚年孙中山的分歧等等,此类的冲突已不算什么。十八人中有些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却摆错了位置,学生本人是万不敢这样站的,这也不算最严重的问题。以林则徐、康有为等人与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各自的身份与立场,能如此安然相处吗?这才是最严重的冲突。
假如这些塑像“活”了过来,非打起来不可!塑像本身当然不会变成活人,但他们之间物性的扰动与冲突却异常激烈。在种环境下,尤其是夜间人气很弱的时候,真的很容易产生种种错觉,说它是灵异之地并不夸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