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柿霜红》——青窈归乡记事

2023-03-18随笔柿饼家乡味道 来源:百合文库
冬至,思乡,回了青岛老家陪伴高堂。归来爷娘欢欣,取出柿饼,花生,就着乡村浓香微苦,价廉实惠的花茶一家人说笑,乡村的吃食不讲究精致,却有着最甜浓,醇厚的朴实味道。
柿霜甜美
每年10月柿果成熟,红艳诱人的坠在枝头,引得稚童贪嘴摘下,不顾大人阻拦一把塞进嘴里,顿时涩的哭喊,可知道事物不可看表面了。柿果在枝上虽彤红可人,但不可食,苦涩难忍。须得摘下与苹果,香蕉密封在一处,日久天长,柿果便犹如初阳清晨的雾水般,褪了苦涩,逐渐露出甜美的滋味。柿果虽滋味甜美,清热、解毒、生津、润肺,却仍不可多食,积寒入腑于人体有害,对于家长孩童而言,柿果是最普通的水果,但凡珍馐,日日食之,亦与凡俗同味,柿饼却是老少皆宜的。
老少皆宜的柿饼
枝头新鲜硬朗的柿果摘下,用小刀细细削去皮,放至于高粱杆钉成的盖子上,晴好的日子晒着。时间通过光线赋予了柿饼厚重的甘甜,如同流水般润泽,若是多制,可用胶质的麻线缠在柿蒂上,一串串挂于檐下,日日看着柿果变干,便是岁月潺潺。
梢头红果
柿饼不可暴晒太过,否则会酸,约莫一月有余,柿饼制好,会由自身的糖分在饼身镀上一层白霜,裹着彤红的柿饼,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一般诱人窥上一窥。柿霜主要成分是果糖,由于柿饼为干果类果脯,天然晒制而成,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果糖在此过程中析出,形成柿霜。新鲜的柿饼不仅是稚童村老的零嘴儿,还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有载:“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可治热淋涩痛。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柿饼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柿饼制成,贮于阴凉处保存。
自制柿饼
柿饼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别名“猴枣、米果、镇头迦”,相传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西安向北京进发。途经临潼时,当地正值荒年,粮食十分短缺。为了搞劳义军,农民把火晶柿子渗合面粉,烙成饼子送给义军,李自成后来攻入北京。为了纪念闯王李自成,每年秋天临潼家家烙柿子饼吃。后来柿子饼传入西安,市面上又出现了黄桂柿子饼,这是用白糖、黄桂、核桃仁加动物油烙的一种馅饼,颜色金黄,口味香甜,成为西安独有的时令小吃。
黄佳柿子饼
家长的柿子饼没有这许多花样,最多不过元宵时蒸糕,将柿饼、大枣、葡萄干、甜杏仁切丝碾碎铺在糕饼上,琳琅满目,香甜可口。后来参加工作,每逢佳节在外,总念及家中蒸糕。日本的《小森林》中,勤劳寡言的女孩市子因母亲不告而别回到故乡小森林生活,自己晒制柿饼,偶尔朋友来访,市子切白萝卜干、柿子饼成丝,淋上醋,制成下午茶点与朋友共享,在寒冷的冬日,屋里烧着暖烘烘的火炉,两个青春少艾的女孩围着小几喝着花茶,吃着点心一起读书。这幅画面,只要在脑海中想想,便觉得一股热流涌入心口,全身上下都跟着暖起来。
红果绿叶碧云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