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厚黑救国浅论(5)

2023-03-18厚黑希望人性不择手段 来源:百合文库
2010-05-05
0
0
点不着的烟头
应该是忠言逆耳
2010-05-05
0
0
更多回答
摘自网络百度贴吧,《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听谎话》
借罗辑的话:“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利己,人人没有了这个概念,经济学也就不存在了,这么社会学的本质我不知道,但我想应该是什么更黑暗的东西”自《三体二:黑暗森林》
铜钱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
《论语》“仁者可谓方也矣”。古代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做“方者”;而“圆”则具有圆滑世故、言虚行伪的意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行方”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
黄炎培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1]。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洪应明《菜根谭》:“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曾国藩家书》:“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2]
史上有很多精通“方圆”之道而成就功业的。如:诸葛亮、徐文远、曾国藩、勾践、乾隆二刘(刘统勋和刘纶)、同时期的刘墉、纪晓岚等具精此“变通”之道。刘宗元因严正刚直,藐视贵族,直言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至遭到种种报复和打压,最后流放南方,方才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
古人早已有“变通”之道,《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淮南子·主术训》[3]:“智欲圆而行欲方”,既要中庸、圆滑,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要在坚持原则情况下和保持独立的个性。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