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马修罗读西游记1.2寻找老神仙

2023-03-19经典西游记孙悟空四大名著 来源:百合文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马修罗
欢迎转发、分享。禁止转载。
“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美猴王的运气真不错(或许是因为天地生成,暗中有神圣相助?)。猴子们造船技术很粗糙,连浆都没有。在海上,竹篙又探不到海底,根本撑不动船。
如果不是天风顺,而是来回吹,长期靠不着岸,猴王可能会饿死在海上。万一遇着大风大浪,木筏都得散架、倾覆。
猴王的奇幻漂流,持续了好几天(连日东南风紧,说明不是一天内)。到了南赡部洲西北岸。
美猴王这一路上,似乎没遇见妖怪,比唐三藏顺利多了。或许是早了七百多年,当时没那么多妖怪;或许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兽类,妖怪不吃(也没啥肉);或许是因为路线不同。
在南赡部洲东北部登陆,“串长城,游小县”。为何叫串长城呢?当时处在战国,各国筑造的长城没连在一块,分段的。猴王可能是在齐国登陆,沿着齐长城往西,途经别的国家筑造的长城。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分段的长城连起来,抵御北边的匈奴。
美猴王在南赡部洲西行的路线,应该在取经路线的北边。
穿人衣,学人礼,学人话,猴王在南赡部洲游历八九年,“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猴王一心要学长生术,以他的眼光看,世人自然都只会争名逐利。
南赡部洲寻仙未果,猴王自己做个木筏,漂流到西牛贺洲。(木筏渡海,全凭运气。)
在山林中,闻得远处有人声,“侧耳而听”。为什么不直接跑过去看呢?猴王在人世间游历了十年,遇到过不少坏人,这时候已经有警觉了,轻易不能暴露自己所在。
听得一段颇具仙道风骨的歌词,猴王以为对方是神仙,跳出来看,发现是个樵夫。
上前问候,称对方“老神仙”。
樵夫吓了一跳,一来二去,引出樵夫的邻居——须菩提祖师。
猴王问,你怎么不随仙邻修行?为求长生不老,猴王放下花果山的安乐生活,西行寻仙访道,十年了,都不曾见着一个。你这么好的条件,要拜师,轻而易举,竟然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樵夫开口就是,“我一生命苦。”父亲走得早,自己必须照顾老母亲,抽不开身。
这里就看出作者用意了。
猴王前面还感叹,“官居宰相望王侯。”世人皆是为名为利。那么帝王呢?后世帝王与你猴王一样,也想长生不老啊。不过,当时还在战国时期,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才开始大规模出海访仙山。
而凡人呢?像樵夫这样的底层人,衣食尚且不足,那顾得上长生不老。物质生活丰富之后,才有长生的需要。猴王亦是如此。
听说樵夫是个孝子,猴王说,“向后必有好处。”行孝有什么好处呢?西游第十一回,“行孝的再生福道”,是六道轮回之一。的确有好处。
但樵夫他知道这回事吗?如果是为得好处,樵夫随祖师修行,不是更好?孝,通常不是为了获益(如果是在村、镇、城市里,可能会受到赞誉),而是报答养育之恩,是应尽的责任。
猴王为何那样理解呢?因为他天生地长,无父无母,孝自然无从谈起。他之前在人间学礼,礼是儒家倡导的,效仿周礼。而儒家倡导的“孝”,猴王没有继承。
这也为他之后的悲剧埋下伏笔。如果要孝顺父母,心怀敬畏,就不敢犯下重罪,以免牵累父母。古代刑罚可是有族诛的。
问出路径,猴王扯住樵夫,要求同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猴王这在干嘛呢?显然是给樵夫画饼。山路难行,若是迷路了怎么办?樵夫指的路线简单,万一是蒙我的呢?
可樵夫还得砍柴卖钱啊。萍水相逢,指明路径够意思了。猴王托他帮忙,却给不了实际的利益。如果当场掏出十两银子,樵夫哪还需要砍一天柴啊,乐呵呵送猴王到祖师门口,然后回家(与祖师相邻,还顺路)。
有些朋友在此处一通猜想,争论樵夫的真实身份。马修罗认为,樵夫不是什么仙佛,只是个普通樵夫。暗示猴王无父母,不念孝道。替猴王指路,凑巧罢了。
如果真的是某位神仙,要助猴王拜师,此处就会接受猴王的要求,送他到斜月三星洞外。隔着七八里的山间小路,有可能迷路。真要帮忙,岂有不送之理?
作者安排樵夫这个角色,意在点明“人各有志”。你猴王想长生不老,樵夫这样的贫民只顾得上养家糊口。再回看猴王当初笑世间没有“为身命者”,如今到了需要收买人的关口,他连买一担柴的钱也无,算不算“安贫乐道”呢。
被樵夫喝退,猴王真的乖乖走了。换做后文的齐天大圣,哪里受得这个气。此处却不敢发难,为何?武力上就输了啊。一个瘦猴本就斗不过普通成年男子,更何况樵夫手里还有一把钢斧。(有点像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寻至斜月三星洞外。灵台、方寸,皆指心。斜月三星,是“心”字的形态。原著多次强调修心,猴王在此修行,喻指从心内获得力量。
“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猴王原本担心樵夫骗自己,随口指条错路。据此可推测,猴王在南赡部洲多次被骗,开始提防人类。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的差异,于此显现。
在门外看了许久,猴王不敢敲门,跳上松树玩耍、吃松子。有点像刚毕业的学生,初次去面试 ,紧张得很。
仙童开门出来,接待访客(猴王)。
“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山中永寿童。”“甲子任翻腾。”心与相,这也是原著中经常探讨的话题,在八十一难时有体现(尤其是白骨夫人篇)。心与相俱空,仙童不仅已修得长生术,而且达到了“真空”的境界。猴王此时尚处在“顽空”境界,正相比照。
注意祖师传的话,“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修行的,没有说是人吧?祖师这会儿不知来者底细,是不是人也不清楚,后文另有体现。
仙童领着猴王入洞,见了瑶台上端坐的须菩提祖师,台下三十个小仙侍立。这里的小仙和后文五庄观的小仙一样,不是指这些弟子已经修仙有道,而是全真教对弟子的一种称呼。
此处有八句诗描述须菩提祖师。
“大觉金仙”,宋徽宗时期对释迦牟尼的称呼。大觉指佛陀觉悟、智慧,用道教的“金仙”称呼他,带有崇道贬佛之意。不少读者据此,认为须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或者佛教的某一位佛祖,恐怕不妥。祖师主张三家配合,大觉金仙这一称呼也兼具佛道两教特点。
美猴王和祖师对话,明显能看出,祖师没算出猴王无名无姓,也没算出他从哪来、怎么来的。之后听说猴王从仙石里出生,暗喜。瞧见没,祖师还没算出猴王是天地生成的。
这说明:原著中法力高深到祖师这般的仙、佛、菩萨,预知、占算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只要明白这一点,大量关于西游的阴谋论不攻自破。因为这许多阴谋论有一个共同的大前提:三清、玉帝、佛祖、观音、须菩提祖师等等高人,他们占算能力很强,过去、未来大多知晓。
然而,祖师仅仅在猴王快到洞门外或在洞门外玩耍时,才算出“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连是不是人类都不清楚。
祖师问猴王姓什么,答,“一生无性”。朋友们都知道后面的事了,猴王真的做到一生无性吗?前面说过,猴王现在还处在顽空境界,达到真空境界才算是得道了。
之后,祖师给悟空取姓。看他行走,像猢狲。两个字去了兽旁,为啥要强调去兽旁呢?暗指猴王脱离野兽身份。
胡孙两个字,为何选孙呢?因为符合内丹术在体内“结圣胎”的思想。
猴王欢喜道:“今日方知姓也。”为什么说“知姓”而不是“得姓”、“有姓”?猴王的意思是这个姓太妙了,和他出身相仿,如同天地赐予。
取个孙姓,接着取名。
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辈,组成三个四字词语。
“广大智慧”,出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真如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同样出自佛经。
“颖悟缘觉”,可拆分为颖悟、缘觉两个词,缘觉是佛教中的一种成就。但我认为应该做四个字拆分理解。
“颖悟缘觉”,代表修行人的四个阶段。颖,智慧的发端;悟,用心体悟;缘,种善因,结善缘;觉,修成佛。
猴王天地生成,聪明过人,所以在四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悟。按祖师的说法,排到猴王,正当第十辈“悟”字辈,所以取名悟空。
须菩提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解空第一”,最擅长解空理。作者设定须菩提祖师,正是配合给猴王取名悟空,并非暗示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弟子(徒弟的名字定下后,倒过去决定了师父的名字,奇妙)。
“打破顽空须悟空。”孙猴现在处于顽空状态,并非“无性”,只是如孩童般顽劣,也没有多大破坏力。待他悟到“真空”才算得道。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还请支持马修罗的小说,QQ阅读、起点中文网都能找到。搜作者名“马修罗”或书名《魔杖与剑姬》。作者也是要恰饭的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