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金庸是怎么把烂大街剧情写出花来的?(3)

2023-03-19高手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金庸 来源:百合文库
因为《天龙八部》的情节看似散乱,其实都统一在一个宏大的主题“命运的捉弄”之下——每个人都在抗争自己的命运,但越挣扎,陷入得越深。阿朱如此,萧峰亦如此。
这个因为误会而产生“两难选择的嵌套”,看似俗套,却刚好符合了全书的大主题,而产生了悲剧性的意义。
分析完具体的情节,我就可以总结了,同样用“误会”解除“两难选择”,为什么说《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比“射雕三部曲”更高明呢?
5/5、要不要挑战读者的价值观?
让我们先回答刚才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庸不敢让“黄药师杀了江南六怪”,不敢让“黄蓉杀了杨康”呢?
因为金庸的小说本质上是大众文学,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并不在于文学价值,今天的大量经典文学当时都是大众文学;它们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纯文学可以无视读者的感受,而大众文学必须考虑读者的喜好,小心翼翼地避免挑战读者的价值观。
不妨以余华的《活着》为例,论情节,不亚于任何一部金庸小说,但写法的区别也非常明显。
福贵知道自己的儿子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度而死,嚷嚷着要报仇,结果发现县长竟是自己当年出生入死的兄弟春生。就在读者满心期待小说要为我们演绎一段怎样的爱恨情仇时,余华却只让福贵用一句场面话“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轻易放过了他。
可读者的失望没有延续多久,就惊喜地发现,这句话竟是个铺垫。
“原来作者是想写人性的伟大啊”,正当读者自鸣得意时,余华接着就把春生给“写死了”。这部名为《活着》的小说,本来就是要把福贵身边所有人都写死,以此告诉你:活着就是活着,别期待它有任何别的意义。
相比纯文学作家“一点面子都不给读者”,我们很容易看出,金庸是多么体贴我们这些读者。
如果当年真的是黄蓉杀了杨康,那么,杨过无论选择“报父仇”还是“为国为民放弃报仇”,他都会让一部分读者不爽。
如果选择“不报仇”,杨过会“人设崩塌”。金庸已经花了半部书完成了杨过这个“狂傲叛逆又偏激专情”的形象,大部分读者也因此而喜欢他,如果放弃报仇,他的形象必然向郭靖靠拢,结果就是“掉粉”。
但如果选择“报仇”,哪怕是有限报仇,比如“让黄蓉自杀”,那杨过的“人设”是保住了,可金庸的“人设”却崩塌了,为大众创作小说的作家,怎么能去挑战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呢?
如果黄蓉是杨过的杀父仇人,两难选择的就而成了“义不容情式”的情理冲突,而《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形象的失败告诉我们,早期的金庸并没有能力既不得罪读者,又不削弱小说的艺术价值,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避免让主人公面对这个选择。
不过,到了写《天龙八部》的时候,金庸已确定了武侠文坛独一无二的地位,此时的他要考虑的不是读者的感受,而是自己在文坛中的地位。在没有读者的压力的情况下,他就不会让笔下的角色再这么舒舒服服地混过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