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一方通行的救赎 第柒章 九.中国魔法的完善以及一个“大师”

九.中国魔法的完善以及一个“大师”
“唐和宋之所以要一起说,是因为这是两个魔法大变革的时期,两种新的元素掺入了我们的魔法体系,并且最终把中国魔法完善定型,直至近代。”
“唐帝国的鼎盛,使得中华文化外传,也使外域文化来到神州大地:佛教,就是很重要的一支,来自印度。佛教自有佛教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魔法体系,讲究一个‘悟’,再追求一个‘空’,从而变得很有的‘禅意’赶脚。”
唐果说着将一只手竖在胸前,好像自己真是个小和尚似的摇头晃脑地对着埃斯特尔说。
“完全没有听懂……”
“啧,看吧看吧,这就是木有悟性,木有开窍啊。佛教的教义不是我们讲的重点,什么《金刚经》等等你都可以自己看去,佛教真正的魔法渊源来自于他们的梵文,所以大部分佛系魔法都要用梵文,最好是用最古老的吠陀文来记载。与其他魔法书不同,佛教的魔法书不是认识字就可以看懂滴。啊,有很多很多魔道书都是看不懂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对近代西方魔法体系影响最大的魔法师——亚雷斯塔•克劳利撰写的《法之书》,但是呢,佛教里的魔法书之所以看不懂并不是因为文字障碍或是语法不通,或者是作者故意使坏,我佛慈悲啊,作者的的确确是认认真真把魔法记录下来了,还挺详细呢,但就是纯粹的‘看不懂’。”
“到底什么意思啊?”
“还不明白吗……好笨啊你……怎么讲呢?如果我写一个单词water,你是否理解它的含义?”
“水的意思呗。”
“那么,如果我再写2个单词the funeral,用of和water前后连接,那你还看得懂吗?”
“the funeral of water,这是……水的葬礼?”
“嗯哼。”
“所以什么意思呢?”
“小爷我也不知道啊,我只是看佛教的梵文魔道书看到的这些短语,因为根本理解不了,所以也就和魔法建立不起任何关系,这才能让我这个‘朽木’记住。还有什么花的婚纱、雨的药匙、草的表情等等,根本都是无厘头的话语,但是在佛系魔法师看来,却是严谨有序的魔咒和魔文,没有第二个意思。这就讲究‘悟’了,而且大部分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有人尝试过撰写佛教的魔导书,结果被同门师兄弟一顿猛锤,因为这就是对没有悟性的‘凡人’的开后门,而有那么几本写成的魔导书,也因为内容解释原典仍然晦涩难懂,照常不受待见,所以学习佛教魔法必须天生有点悟性。即便如此,在过去拥有数十万信徒的佛教,还是出了很多了不起的魔法师。”
“哦,是酱紫。”
“然后呢,到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每逢战乱,其实是魔法容易发展的时候,因为中央集权的力量大大被削弱了。也有过那么几股魔法势力想要趁火打劫一波,但是很快就被之前的那个组织,‘廌’,给杀了个精光。再来到宋,随着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的勃兴,儒家,在魔法界,开始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改革,也就是儒家对于魔法发展的后半期。”
“儒家竟然也开发出来了魔法,这点看上去还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大部分魔法全部来源于公元前,根源也比较久远,而儒家的魔法是一种与其他流派都截然不同的法术流派,根本没有任何的借鉴和参考,完全在那个时期一下子全涌了出来,独创一道,这可是公元后一千来年了啊,就如同物种大爆发一样突兀和不自然。”
“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究其原因,大概是那时候四书成形,《中庸》、《论语》、《孟子》、《春秋》等儒家经典再次被发掘,在很多读书人求取功名的仕途之上,偶然有那么一个两个有天赋的人,开发出了儒家的魔法吧,毕竟受众人群那么广。如同道家一样,儒家秉持的也是无神论。但~是,儒家比道家以及其他各家有一个极大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它非常强调人的作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而言,儒家的魔法涉及个人的魔法使用,和人与人之间的魔力流动。”
“可以详细一点吗?”
“道家曾将,道、天、地、人列在一起,初次把人的位置突出,但却讲究了人要顺应自然。而儒家大大强化了人这一独特的个体。如同其他从百家争鸣时期传下来的流派一样,儒家魔法师也并非全是孔夫子的忠实门徒,但是,他们运用了一点非常具有超前意义的魔力流动法则,就是魔法来源于自身。”
“哈?”
“在战国时期,‘亚圣’孟子曾经和自称一派的哲学家告子有过‘义’是来自于外在还是内在的争论,孟子所秉持并发展的,正是‘义’是来自于自身的,而并不是周边的环境,这个观点在他之前,就被墨子所印证过了。而儒家的魔法师,就是发挥了这一点,似乎和道家魔法师的思路有些相反吧,他们每个人都秉持着儒家某个坚定到恐怖的信念,通过自身体内的魔力流动,来释放魔法。因为儒家的信念居多,孔子、孟子、荀子还有很多都有些许差别,所以各种儒家魔法师也层出不穷,这,便使儒家魔法成为了中国魔法史里,爆发力最强大一个门派,且对自身体力消耗也是最大的,更容易反噬其身。”
“至此,中国思想里最重要的儒释道,它们所象征的‘中庸’、‘出世’、‘无为’全部融入了中国独特的魔法体系,中国魔法也最终于此完善定型,后来基本没有大变了。”
“哦。”
“不过说到儒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事件——一场那是发生在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家魔法师和‘廌’之间的决斗。”
“哦,还有决斗啊?”
埃斯特尔被吊起胃口了,因为她对于廌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个无坚不摧的恐怖组织,杀人只需一瞬间,怎么还有能称得上是决斗的情况呢?
“时间大概是宋末,蒙元骑兵席卷江南,儒家的魔法师多多少少也受其兼济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条的影响,决定挽救吹灯拔蜡的赵宋王朝,他们自发组成了队伍,大约不到八百人,所有人,每个人都怀着视死如归的心理,要与敌人做最后一搏。他们知道,面对的真正危险并不是破势如竹的蒙古军队,而是存在数个世纪从未失手的灭杀组织——‘廌’。”
“为了让整次行动不在发动前被发觉,他们一直使用暗号互相联系,用的还是鲤鱼来传书。直到那一天的到来,他们如期聚集在一起——那是临安附近的一个山谷,他们一起面对那必然的归宿。”
唐果的语气平淡安然,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有近千年之久了,然而埃斯特尔的心还是悬了起来。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他们都死了,整个过程没有目击者,除了那个最伟大的儒家魔法师外,所有人那块特定的骨头都被扯了出来,那个魔法师的死因,是从后心口的一道剑伤,贯穿了他的胸膛。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事后人们所发现的,之所以被外人所知,是因为山谷传出来好几声巨响,那里的数条山路全被滚石堵死了,地形也遭到了破坏。不过既然那个魔法师没有被秒杀,场面又那么夸张,想必也是一次很壮烈的决斗吧。”
“那,那个儒家的魔法师是谁?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那个魔法师按理来讲,可以接下廌的几次招数应该是有留名的,在世间也应该有熟人吧,但是,什么都没有,他的名字被历史所遗忘。但是儒家魔法中有很多不知名,却很经典和强大的法术与术式,相传都是他所为。”
讲到这里,唐果将杯中的清茶一饮而尽。
“我们只能叫他,‘大师’。”
原后话
Hello大家好,我是笔者朴素的犀牛。
从这节为止,中国古代的魔法算是全扯完了,后面要是再讲就到现代魔法的发展了。
不过……
这个坑必须稍微耽搁一会儿,一方面是估计大家对于故事剧情发展到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笔者有些疲倦,得再好好构思一波,下一节把之前的那个被“绑架”的御坂妹妹的后事交代一下,这一卷就先暂时告一段落吧。
慢慢来吧,写同人任重而道远呢。
哦,那个御坂妹妹的检体编号就按照某个读者的建议吧——10086号!
新后话
还是白无生小同志指出的魔导书和魔道书问题,稍微改了改,也没别的,感觉这个坑要稍微弃一会儿呢,下次更新,渺渺无期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