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伊曼纽尔·康德:地球是否已经衰老(2)

2023-03-24天文学康德 来源:百合文库
倘若对此可以作出断定,那么,似乎也就为解决眼前的问题带来了指望。这就仿佛是面前有一个漫长的前进过程的最初一些环节,借助它们,可以认识到地球在其年龄的长时间进展之后逐渐接近了什么样的状态。但是,这种比较是颇没有把握的,或者毋宁说是不可能的。人的勤劳对地球的出产能力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本不可能澄清,对于那些过去曾经是繁荣昌盛的国家而如今却荒无人烟的地区来说,最应当为它们的荒芜负责任的,究竟是人的疏忽,还是地区出产能力的下降。我想建议那些对按照两种条件在历史文献中考察这一问题具有更多的技巧和爱好的人来从事这一研究。我只想作为一个自然研究者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尽可能在这一方面达到全面的认识。
大多数提出地球理论的自然研究者的见解如下:地球的出产能力逐渐下降;它以缓慢的步伐接近着那变得荒无人烟的状态;要看到自然界完全衰老并且就其力量的减退来说渐渐死亡,只是需要时间而已。这一问题很重要,也许值得花费力气,去小心谨慎地接近这一结论。
不过,让我们事先就对人们关于一个借助各种自然的力量达到完善并借助各种元素的力量修正自己的物体的衰老应当形成的概念加以规定。
一个存在物的衰老在其变化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以外部强制原因为根据的阶段。而恰恰是使一个事物达到并维持在完善状态的那些原因,使该事物通过无法察觉的变化阶段又重新接近它的衰亡。这是它的存在延续中的一种自然退化,是那些致使它生成的原因的结果,这使它最终必然要衰亡。所有的自然事物都服从这一规律,即一开始有助于它们达到完善的那种机制,在它们达到那个完善的点之后,由于这种机制继续改变事物,就又使该事物逐渐地离开昌盛状态的那些条件,最终以不可察觉的步伐使它归于毁灭。自然界的这种行为方式清楚地表现在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运营上。恰恰是使树木生长的那种动力,在树木完成了成长之后,就给它们带来了死亡。如昊纤维和管道再也不能扩张,那么,营养的汁液由于继续输人各部分,就会开始堵塞各通道的内部,最终由于汁液的运动受阻碍而使植物渐渐死亡并枯萎。
恰恰是动物或者人得以生存和生长的那种机制,当生长完成之后,最终给动物或者人带来了死亡。因为当供养动物的营养汁液不再同时扩张它们黏附的渠道,并在体积上增多起来时,它们就使其内部的穴道变得狭窄,汁液的循环受到阻碍,动物就佝偻起来,变得衰老并且死亡。同样,地球的昌盛状态的逐渐丧失,也被归人那些最初造成它的完善性的变化的后果,这种丧失只有在长期的进程之后才能够看出。因此,我们必须浮光掠影地看一看自然界从其开始直到其终结所上演的那些变化无常的戏剧,以便综观那些后果的整个链条;其中,衰亡是最后的一环。
当地球从混沌中产生时,它在此之前毋庸置疑是处在流质状态中。不仅是它的球状形体,而且尤其是由于地表朝着被旋转力改变了的重力方向在所有的点上都采取一种垂直的姿态所造成的旋转椭球体形状,都证明它的团块曾有能力自动地作出顺应,成为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所要求的形体。它从流质状态转化为固体状态,而且我们看到了无可指摘的迹象,说明地表首先硬化,此时各种元素在团块中按照均衡的规律继续彼此分离,团块的内部总是把灵活的气体元素混合了的微粒送到硬化了的地表下,在地表下造成了广阔的空穴,由此导致地表以各种各样的凹坑下陷,造成地表的凸凹不平,造成坚硬的大陆、山脉,造成海洋辽阔的低凹,造成干地与水域的分离。我们同样有自然界无可置疑的遗迹,它们使人认识到,这种巨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之后并没有完全停止,它与一个庞大的流质团块是相符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