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森林报漫谈】净化,于仙境之中

2023-03-24文学读书名著森林报 来源:百合文库
前言:因为本书不在活动指定书目中,所以这篇专栏只是本人在发现这次活动后萌发出的一点感想,别无他想。只求一两人在看过后有所感触,不胜满足。
(以下是正文~)
晚上在家中,无所事事,便开始收拾书房里的旧书。偶然间,四册薄薄的小书翩然出现于眼前。绿青黄蓝,四色封皮清新而灵动。上面都标着同一个名字——《森林报》。
这册书都五年了,已经有些旧了
往事顿时重回脑海。小学四年级,经老师推荐,我购买了它们。但彼时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哪能忍受静坐阅读的无聊。于是浅尝辄止,丢弃一旁。今日重归身边,不胜欢喜,便又重读了一遍。这一遍,给予了我许多与之前不同的思考,也使我发现了这本书更深层的价值。
《森林报》的作者,叫作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是一名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森林报》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比安基的父亲是一名生物学家,比安基从小便深受家庭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成长,对大自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27岁时,比安基根据其平日的探究与积累,写出了《森林报》一书,他也因此被称为“发现森林的第一人”。 本书采用报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12个月为顺序,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
《森林报》是一本儿童科普读物,换句话说,成人,甚至是我,都已经超过了这本书的读者范围。这是不是意味着,《森林报》对我们就毫无价值了?
当然不。在我看来,《森林报》不仅应该被儿童阅读,在各个年龄段中,它都应该拥有一席之地。
《森林报》虽然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但其在科普知识的方面非常出彩。拿其中一段举例,在《森林报•秋》中的《候鸟离乡记》一篇,作者对为什么不同候鸟,迁徙方向不同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篇幅并不长,但结构清晰,思路严谨。在任何涉及问题的段落,作者都会详细地列举科学依据,这些地方意蕴深刻,字字珠玑,绝非走马观花浏览一遍便可理解。而是要潜下心来,跟随比安基的脚步,一字字品味,一段段体会,才会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带给读者的思考。要知道,《森林报》成书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电脑互联网等技术尚未出世,书中所有的科学依据都是比安基在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探究,再进行一定合理的猜想后完成的,这不可不称之为含辛茹苦。所以我认为,即使是成年人,在阅读《森林报》是也不会觉得无趣,书中那些种类繁多,名称各异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定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
《森林报》的另一大特点是生动的语言。如果科普向的文章只拥有严谨性但没有生动性的话,那便成了学术论文。而比安基却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使他描绘出的每一个生灵都拥有了性情,栩栩如生。哪怕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林中大战》系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块伐木场,几种植物,经过比安基的妙笔生花,摇身一变,成为了惊心动魄的战争。云杉用锋利的长矛(树尖)去进攻,但奈何敌不过杂草细铁丝般的草根。而在另一边,数百个白杨的小伞兵已整装待发,白桦更是派出了先进的双翅滑翔机……这样生动的奇思妙想,恐怕也只有比安基以他丰厚的自然知识积累,才能够驾驭。不仅如此,比安基在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描写也下足了功夫。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一只猪崽,还是一捧树莓,都被赋予了与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这使我读罢后不禁感慨:“生活细节观察之少,不就是我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