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呼兰河传》:最黑的夜里,光芒弥足珍贵

2023-03-25萧红书评呼兰河传我在B站读经典 来源:百合文库
1940年
中国处境艰难,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思想余孽作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位于现在的黑龙江,和历史中沦陷的黑土地上。也是那一年,《呼兰河传》正式在报纸上刊登连载。
还有谁在默默承受着人间的风霜雨雪?
大概在几十年后新中国的语文课本上,节选自《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
,成为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必背篇目。因为文章中描述的火烧云和夏天那会儿窗外的火烧云实在太像,在傍晚背课文的时候,我总是望着窗外的云发呆。
再后来,课本又摘选了同样是出自《呼兰河传》中的《祖父的园子》
一篇,那时我对《呼兰河传》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即“儿童文学”,因为课本上的呼兰河装满了萧红的回忆与乡愁。她笔下的园子写得那样美好,那样熟悉,仿佛是童年自家的后院,被萧红写进了书里。
在高中时期,我买下了一本呼兰河传,读完之后……
这好像和我童年理解的《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书。书中的呼兰河人民一举一动都写着——“封建”这两个字,他们的思想愚蒙未开化,那时中国封建思想的劣根性在书中所有角色的身上得以体现。
《呼兰河传》真正的打开方式,这里萧红的描写充满了压抑与绝望
沉重,压抑,甚至是令人恐惧。这就像书中描写的呼兰河的夜晚,黑漆漆,空洞洞,看不到什么光芒。书中萧红的语言平实得近乎冷漠,这大概是因为萧红用儿时自己的目光看世界的原因,才会显得书中的人物有一种“疏离感”。
不过,儿童眼中的世界,因为没有后天的雕饰,更加凸显这个世界本质的色彩。所以萧红童年的呼兰河,正是中国那时未加雕饰的原本模样。
在读到后几章的时候,封建势力的压迫从文字中涌出来,封建的思想缠着呼兰河麻木的人们,让书外的读者倍感压抑——这就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最黑暗的时刻,光明也就显得弥足珍贵。萧红是善良的,她在勾勒当时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并未忘记留下珍贵的光点。
呼兰河中最富有色彩的地方
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童年的“我”与祖父之间的美好回忆。“我”家的园子是荒凉的,在这样的园子里,“我”曾经与祖父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这里藏着“我”最像孩子的一面。无论是扯着嗓子念诗,还是任性地想吃掉井里的鸭子,又或者是在家里翻出各种新奇的宝贝——这些珍贵的回忆让祖父的园子成为呼兰河镇上最光彩夺目的地方。
优秀的文字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和读者产生共鸣。《呼兰河传》的共鸣点就在于对园子,对祖父的怀念。那时候的萧红身处香港,经历过万千坎坷的她用了很多明快,灵动的语言描写着童年的快乐。
萧红在自家的生活很不幸,她曾在呼兰河那里遭受过许多苦难。祖父去世后,便断掉了对家庭的情感,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没有祖父的呼兰河与园子,大抵早就荒凉了。
但就算是园子荒了,祖父老了,因为他们在封建的黑暗中为萧红留下了光彩,才让《呼兰河传》的冷漠中留下最打动人心的温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