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短篇科幻小说——猎杀(2)

2034年1月,科学家和技术员完成了对理论技术的研究,并制造出第一台原型验证机,编号A—01,初步明确了先进武装计划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2034年2月9日,完成第二台原型机,编号B—01,验证了仿生机器的越野攀爬和行动能力。
2034年2月21日,完成第三台原型机,编号C—01,验证了仿生机器的作战和射击能力,并第一次进行了打靶试验。命中率每600发子弹366发命中,数据未达军方需求。
2034年3月,在C—01基础上进行射机性能方面的改进,编号D—01,命中率提升为每600发501发,基本满足军方需求。
2034年4月,在综合以上原型机性能后,试制出第一批共100台仿生作战机器,编号E—01到E一100,移交军方后正式组成编制。
2034年5月,在五角大楼召开军事研讨会议将“国家先进武装计划”的目标改为专项研究高端特种作战武装机器,计划更名为“国家先进特战计划(NASO)”指出设计一款超高性能敌后特种作战机器,同时还要求机器的思维思想程序上要达到与常人无异的水平,以方便进入敌后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2034年6月,研究地点从盐湖城迁至夏威夷群岛。
2034年7月,在E系列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在特种作战性能上的论证和试验,最终在6月27日正式开始建造原形机F—01,7月10日,又完成了对思维程序上的技术编写,造出原型机G—01。
2034年8月,正式启动制造先进特种作战一号机,编号H—01,在作战性能测试中表现完美,已大大超出军方标准,而后正式导入思维程序。表现良好,基本与正常人无异。但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2034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第6届军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各国限制仿生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此时先进特种作战二号机H一02正处于建造时期。被迫放弃一部分特种作战能力,作战能力仅达到军方标准水平。同时加强思维程序方面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对外称军用辅助机器,得以继续生产。重新编号为H一01S。
2034年12月9日,在约克城执法事件中,军方使用的E系列机器突然失去控制,未经认证便直接开火。造成当场3名无辜人员死亡,该事件现已引起轩然大波……
这样一份日志至此就结束了,张佳音看着这份日志,一时间竟说不出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