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明朝那些奇葩事:把太监当爹敬的皇帝(中集)

2023-03-25历史大明太监权力的游戏奸佞 来源:百合文库
王振抓住的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明史上叫做开内书堂。简单说来,就是皇宫里,皇帝专门为太监开设的一所高级学校。这所前无古人的皇家宦官学府,始自于永乐末年,成型于宣德初年。永乐皇帝重用宦官,令其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甚至统领锦衣卫与东缉事厂这类特务机构,刺探天下臣民隐事。大小宦官在执掌大权后,皇帝开始有计划的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以翰林学士,侍读学士这类饱学之士,对太监们从事文学政务辅导。到了宣宗继位后,他觉得这种辅导明显力度不足,索性,就在大内,设立了类似于太学的内书堂,专门遴选十岁上下、聪明伶俐的小内侍,每批入学,少则数十人,多则二三百,以翰林学士执教,传授的课业,有《内令》这种专门约束宦官的宫廷行为规范,也有《百家姓》,《千字文》,这类启蒙教育读物,还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之类的儒家经典,从教材的安排上,不难看出,皇帝是要把这些小宦官着意培养,目的就是要在将来受以要职,委以重任。
而能有幸进入内书堂深造的小内侍们,为了日后的前途,也无不奋发苦读,唯恐落于人后,史称,“凡有志于官者,各另有私书自读”。
内书堂的老师,都是当朝的硕儒名士,这种人教导一帮太监,显然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按理说,根本就不需要王振这种级别的小咖再来瞎掺呼,论科第名望,他显然都完全不够腕儿。但是,每一段历史中,都隐藏着莫测的细节魔鬼,内书堂那看似完备的体系,其实有着先天不足——读书的学生,全都是下巴光溜溜的宦官,而教书的先生,却无不须发茂盛,这种雄性荷尔蒙激素的一无一有,外加课堂,又地处环绕三千佳丽,男女大防森严无比的内庭宫禁,久而久之,大有不便。于是,就有了朝廷那一道,召有嗣学官,自愿净身,供职内书堂的皇家诏书。也就有了王振这个本不够资格的小咖,得以登上内书堂这梦寐以求的近水楼台的大好机遇。
查继佐的《罪惟录》里说,王振是自宫入宫的,这显然是基于对历史反面人物固有偏见的故意抹黑。明朝号称以孝道治天下,因而严禁百姓自宫,违者要被发配净军。王振这种渴求富贵权力,挖空心思要走终南捷径的狡黠小人,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对于赌上自己命运的王振而言,赴京之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他和整个家族的未来,所以,在净身之前,他势必要把一切前期工作做到细致妥帖——他要先行打听内书堂的情报,打听宫里的情报,打听太监们的情报,还要奔走请托,以及进行必要的学术准备。要知道,内书堂的师傅不是那么好当的,万一你冲动之下割了命根子,到宫里却又面试不成,直接遭到叱退,那不等于从舅舅家倒血霉倒到姥姥家吗?再有,内书堂是皇家学府,皇帝后妃都有可能随时插手过问,教的好,自然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教的不好,随时都有万劫不复之忧。
准备万全的王振,顺利的进入了内书堂。凭借着颇知诗书,又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基础扎实,王公公很快就脱颖而出,不仅教学成绩斐然,宫人敬称之为王先生,而且,相比那些仅能识字却不知文义的宦官们,他那种能够顺畅阅读、正确解析朝臣奏章的才能,越发显得出类拔萃,久而久之,他的才具,在二十四衙门不胫而走,就连宣宗皇帝朱瞻基,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