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把那碗毒鸡汤倒掉吧!

2023-03-25吐槽娱乐 来源:百合文库

“心灵鸡汤”这个玩意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了,无论你是读书还是在网络上都能看见很多相关的东西,看了或是心会的一笑或是心潮澎湃,我们不否定这东西确实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一些人的观念甚至命运,也挽救过很多消沉的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心灵鸡汤”确实是好东西。
最初,我们接触“心灵鸡汤”的渠道都是拜杂志和一些书刊所赐,比如《读者》、《知音》、《意林》、《青年文摘》甚至《故事会》这些东西都会大量刊载一些鸡汤文,并且在当时十分受欢迎,很受读者的喜爱,也是因此这些杂志一举成名,一度成为当时青少年最喜欢的读物之一,虽然今天网络的发达看实体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这些东西依然有着死忠的读者群体,并且还有一些聚会活动等等.....
随着读者的需求,本来处于纯粹讲故事的《故事会》也开始不断加入类似的文章内容,以此来挽救自己江河日下的销售量,这也确实为该刊增加了销量,然而却让那些纯粹的故事读者感到不满,毕竟不是谁都喜欢看这种看似闲云野鹤的文字。
随着“心灵鸡汤”的盛行以及人们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偶尔闲下来看上一下也不失为是放松心态的好渠道,至少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是没问题的。
这种“心灵鸡汤”是否真的能够从中学到东西我们还得另说,毕竟这种东西多数都是属于文学作品范畴,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或者人生圣经,文学作品的意义是传达文学的美感和写作的手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包装艺术”把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儿用文学的手法进行修辞之后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感觉,这些“心灵鸡汤”给你的是那种文学包装带来的美感,实际上看完了还是什么都不懂,也学不来。
这张图就能够说明问题举个例子,就比如前几年“国学热”各种无人问津的古代学说被人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市面上出现各种自称“国学精髓”的书籍,现在出版一本图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所以在书店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作者出版的国学书籍,比如什么“解读老子”、“易经到底说了什么”、“程朱理学解析”、“阳明心学解读”甚至更牛的“奇门遁甲解读”、“推背图解读”、"烧饼歌的秘密”等等....(这些并非真正的书名)
这些书的质量残差不齐,然而这种标题确实很吸引人,因为这些看上去玄之又玄的东西不管是否了解大概都听说过,在国人的传统认识中这些东西是神秘不可测的,总认为这些东西看完之后会“一朝开悟,浮云直上九万里”然而在买这些书的时候,估计很少有人会去想,作者是否真的懂得其中的秘密?他说的是否靠谱?看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如果说的是对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否能有帮助?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去想这些,想这些的人也不会去看这种书了。
其实这些书和之前说的那些“心灵鸡汤”如出一辙,都是用文学包装的手法传达的东西,里面并不能真正学会什么神仙理论。
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位青年,他当初就是沉迷这类书籍,总认为看得多了能够学会这些思想,总是把“开悟”挂在嘴边,每次不管什么场合聊天他都会扯上几句,一开始人们觉得他很有文化和见解,然而久而久之的没人听他说这些了,因为他现实中眼看40岁了连个工作都木有跟媳妇在家啃老呢,满嘴空谈读再多这种书有何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