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那两个站在诗坛巅峰的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1)

2023-03-25杜甫李白 来源:百合文库
公元744年的那年夏天,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长安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那时43岁的他早已名闻天下,但这时的杜甫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两位中国史上站在诗坛巅峰的仙人相见恨晚,自此便结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缘)。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新唐书•杜甫传》
“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观平芜。”《遣怀》
这时候的他,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早已名满天下,正是如日中天之景,而杜甫却只是一介小白(至于李杜齐名,是两位仙人都逝世之后由后人评价)。想必此时小子美见到谪仙的心情莫过于我们见到自己的爱豆或钦慕之人吧。怀着这样受宠若惊的小心脏,子美并没有一味退缩,反而建立了很深厚的一段情谊,至今仍为人们所赞叹不已。
不知是谪仙的影响力太大还是为了讨爱豆的欢心,子美也开始学起了求仙访道之术。子美一边找着炼丹需求的药材,一边心心念念着何时才能再找谪仙一同游玩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赠李白》
当年的秋天,他们连同高适一起漫游梁、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高适(这个超级照明灯)的存在,小子美并未写给谪仙诗,大概是心里的醋坛子倒了一地吧。
公元745年,高适向着楚地而去了,杜大喜。
两人与照明灯就此告别后,李杜又同游齐、鲁。虽说此次是为了去找范居士,但子美的欣喜之情早已无法藏于心中了,于是他写道
“谪仙每次都会有超美的诗文呢,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不对,应该是比他还好!)。 我大概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吧,对他的喜爱就像对自己的亲人那般。 晚上喝得醉醺醺,氤氲的酒气漫延至整间屋,白天则相挽游山。 我与谪仙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叫人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只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也不愿与他相别。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也不想再讨论关于仕途的事情了,而只想安沉与此时此刻的情谊之间。”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那一年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他对杜子美失望了吧,说好再也不去探求功名利禄,怎么说着说着就背弃了我而走了呢?子美又可是真正把我当做朋友?也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就此别过也好。
转身而离去的背影略显孤单。
以后…再也不见…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