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心直口快林黛玉(7)

2023-03-26评论红楼梦林黛玉 来源:百合文库
“必致”的语气很坚决,可见不是轻易下的结论,潇湘馆虽好,却未必永远属于她林黛玉。现实里种种危机重重,由不得她不多愁善感。便如鲁迅先生“铁屋子”的比喻,清醒的人总是受到更大的痛苦。
面对这种大观园内外的矛盾,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黛玉还是努力做了些什么的。比如劝袭人:
(黛玉)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们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合劝合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第三十一回》
一声好嫂子,又一声嫂子。虽说是用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但下文马上便是湘云捡麒麟一节:
(黛玉)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第三十二回》
然后便是一大段黛玉的“知己”、“金玉之论”、“宝钗”、“铭心刻骨之言”、“薄命”的自白,以及宝玉的“你放心”、“诉肺腑”之言。如此反推,若说一天前的“好嫂子”只是开玩笑,也太不近情理了。可是,这种“拉拢”袭人的做法,也实在太幼稚了,相比于宝钗的人情练达,完全便是反效果,只得了一句“姑娘只是混说”的回应,袭人也一直倾向于宝钗。袭人是丫鬟,她却是宝玉内定的姨娘,她和宝玉情投意合,婚姻却是未知之数,如此现状,黛玉又偏偏不能如何。多愁善感什么的,不是很应该么?说到幼稚,黛玉此时不过十二三岁吧,或许,她根本就没有活到十八岁成年吧。
笔者以前以为,像林黛玉神仙一样人物,必定是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因为“还泪”所以哭泣,笔者只需要尊重便是了,毕竟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的。若说有什么奢求,也不过希望她“宽心”而已。直到有一次看到一位姑娘,正巧也是寄养在亲戚家长大的,看其言语行事,活脱脱一幅林黛玉的气象。虽无黛玉那般聪慧美貌,但其气度竟有六七成相似,让人大为惊奇诧异不已,原以为林黛玉只存在于《红楼梦》中,不料竟与现实生活有关。自此,笔者常反省自己对林黛玉理解不够深,忽略了她的经历和生长环境对她性情的巨大影响。也就是说,黛玉的多愁善感和言辞尖利或许是写实的,是无父母寄养长大的女孩子的共通特点。那么,受“还泪”之说影响,让人以为黛玉的泪都是为宝玉流的,为爱情流的,她得了最纯粹的爱情,回报以最干净的眼泪,似乎很公平。但是这却掩盖了夜深人静时,那断线珠儿一般多的眼泪,其实是为了真切感受到痛苦的她自己流的。
若是这样,这泪也太多了吧(心疼状)?既然是黛玉的经历造成她的种种性格,而且她又努力了,那我们又如何轻率而又冒失地嫌她不够大度呢?
最后一段话,更多的是笔者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且也只有一个例子,并无详细的调查,结论也是自己一人之见与大家分享,或许会有不当之处,尚请海涵。毕竟,林黛玉既活在《红楼梦》中,也活在众多读者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