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德云社——张云雷先生(3)

2023-03-26德云社张云雷德云八队 来源:百合文库

登台
先生幼时身形比现在还要瘦削一点,民国风格素色的大褂和裤子像是套在了他的身子上。露出了纤细的手腕,小辫子垂放在前方身子左侧,颇有大家风范,小小年纪倒是有一种“世间尘事与我无关,一心只为京评戏梆”的潇洒风骨。
一袭素衣,三丈台上,御子打响,嗓音之透彻,韵味之悠长,穿墙过耳,一鸣惊人,再俘人城。是祖师爷赏饭的条件,躲开了一根筋的倔强和五音不全的魔咒,得益于天意赋秉与后期熏陶。
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年幼,没有太多的挂虑,先生幼时清唱太平歌词的态度按现在的话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终究还是孩子,稍微不注意,忘了词或者错落了板子,先生为人处世倒是不急不慌,错了就重新唱,再错再重新来,一遍又一遍,底下的观众看着这位不会像平常人面红耳赤的孩童,也是觉得新鲜,从而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反而被逗笑了。哈哈哈哈。
直到现在,师父都不否认先生的才艺,业务技能是属于优秀阶级的。师父最后压轴,先生的节目肯定在倒数第二,按师父说的“换了旁人,接不住活”。那个时候的传播环境,媒介并不算发达,所以传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南方的我,直到上了大学2012年左右才知道“相声”“京剧”“太平歌词”等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这粤语文化为主导的地方,北方习以为常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讲真的就是珍稀精品,只可远观,不可近闻。
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先生依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追随者,现在我们统称“粉丝”。
先生幼时主要以相声演员本门的“唱”为主,有时候会给师父做辅助,架着快有自己高的三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双目炯炯有神,乖巧懂事的坐在师父左侧,弹着他人望其项背的传统乐器。
当年的德云社还是家族性的企业,师父不像现在这般忙碌,先生聪颖,学习快,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京韵大鼓,三弦,快板种种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几乎都收获囊中。师承名师,出高徒。涉世未深,却已经是毓质名门。
师徒
先生在采访的时候常说“在外是师父,在家是姐夫,在心里是父亲”。许是觉得师父和姐夫这样的称号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尊重和敬畏,更多的是感激和恩惠。
先生看师父的眼神,就是我们看先生的表情是一样的,眼中透着亮,闪着光,宠爱和崇拜。平常台上再怎么
撒泼,师父站在旁边,永远都是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钢丝节》,先生上台后猛然一回头,看着现在自己左边的师父,笑靥如花“好Q,好萌啊”,师父看似嫌弃内心欢喜的回答“去,躲开我这”,就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先生幼时,家庭条件不算富裕,师父的经济也是捉襟见肘的情况。
师父带着先生走在闹市中,冰糖葫芦,卷圈,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的炸糕,煎饼果子,糖炒栗子,杨村糕干…………看得见,闻得到,吃不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折磨。师父摸着口袋中的五元人民币,低头看垂涎欲滴走不动路的先生,把心一横,咬咬牙,跺跺脚,给先生买了两根鸡腿。这两根鸡腿在后来的采访视频中出现的频率不是一般的高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