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这方世界,我们不是唯一(4)

2023-03-26科幻宇宙末日脑洞第五类接触 来源:百合文库
2020年,通过联合国决议,全世界仅存的人类聚集至西欧、北美和东亚,建立新世界秩序:纽约发展圈、上海发展区、柏林发展区。其余地区全部分配给外来生命体居住。
2021年,由于我属于首批接触事件,并且疑似拥有避免失踪的资质,我和世界上共计四万多人被各国保护起来并配合相关研究。
2022年,在一次实验中,辐射材料以外泄露,我被波及,与次月查出多处癌变,经过我本人申请,于年底参与了第一批【生命冻结计划】,成为了暂停的生命。
2030年,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远在16.3万光年之外的大麦哲伦蜘蛛星云中,亮度是太阳的870万倍的R136a1,在一瞬间黯淡了。在寂静的宇宙中,原来存在的一切仿佛根本就不存在过一般。
同年,各地天文观测发现,原来星系扩张的速度呈指数增长。部分遥远的星系已经消失在可观测视野里。
2033年,地球终于迎来了困惑已久的答案:一块直径1240千米的小行星突然出现,直接撞击火星。不久后,从火星上空出现一艘不明飞行物,与一日内抵达地球。这是2019年后,第二次第五类接触。
08
飞行物内搭载的是一群智能生命,形态可以参考赛博坦。在前期简单接触后,它们向地球透露了部分至关重要的信息:
一、宇宙模型:每个宇宙的存在都类似于一个肥皂泡,而所有的肥皂泡都有一个共有的基底。每个宇宙的诞生都是从基底中汲取能量,当能量达到临界点后,就会在基底上方形成一层膜,这层膜就是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星体都存在于这个膜上。
二、宇宙结构:为了维持这层膜的稳定性,必须通过不停的旋转以致所有能量有序地运动,这就是为什么星体都保持转动。而维持旋转的能量则来自于基底的不断供给。能量供给富余的部分则使得整个气泡越来越大,这也导致膜上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大,能量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在观测中星体之间在不停地远离。
三、宇宙补全: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大,维稳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在达到某个节点的时候,基底供给的能量刚好满足旋转所需的能量。这个时候,整个气泡趋于稳定。在稳定的状态下,相反的,旋转的速度开始慢慢减缓,原本有序地能量开始出现波动,导致整个膜的不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宇宙会自行采取补全措施。而补全分为两种:掠夺式补全和自体补全。
四、掠夺式补全:掠夺就是字面意思,通过吸收其他宇宙的能量来稳定自身,就像两个肥皂泡融合为一个肥皂泡。这种情况下,两个宇宙将会融合为一个宇宙,但是作为两个宇宙融合的接触面将会牺牲,也就是消失。位于这个接触面的所有能量也就是星体,将会化作基础能量补给给整个宇宙。也有部分融合较为剧烈地,接触面的消失呈现爆炸状态,这时候的接触面将化作碎片,在膜曲率作用下被拉扯到相对较为薄弱的区域进行填补。
五、自体补全:顾名思义,指在原宇宙内部,通过再一次激活基底能量供给,形成一个更小的宇宙。在自体宇宙坍塌之前,加速小宇宙膨胀到自身大小,最后再使得两个宇宙合并,形成融合。这种融合会导致小宇宙的彻底结束,所有的能量或者物质都会被原宇宙吸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