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时间考古与末日观光

2023-03-26科幻时间旅行末日 来源:百合文库
由于时间悖论的存在,时间旅行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是穿越到过去还是未来,即使改变哪怕一个微观粒子,随之带来的蝴蝶效应都会掀起惊涛骇浪,从而使时间环崩坏导致严重的后果(注1)。
对时间旅行抱有期待的科学家们难免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他们发现可以换一个思路:在不改变过去和未来的前提下进行时间旅行不就可以了吗,旅行者无法穿越,观光者总可以了吧。思路虽然没错,但也意味着穿越时间不能牵涉任何一个微观粒子。大多数生命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因此生命无法不连续地跳到其他时间点,这样也就没法"观光"了。研究自此无法进展,就此搁置,直到虚光技术被引入。
大移居时代过后,与诸多其他文明的接触过程中彼此也交换了许多科技,其中有一项虚光技术。光具备波粒性,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而虚光则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困扰许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科学家们决定将构成虚光的虚光波动子送往另一个时间点,记录另一个时间点的景象再返回当前时间点,这样就能看到过去或未来的景象了。
初次实验设计如下:现在时间点为a,选定过去时间段b-c,在a、b、c三个时间点各打穿一个时间孔洞,虚光束由a进入,经过b,c重新返回a。这样便可瞬间在a时间点获得过去b-c时间段的影像(注2)。之所以选择过去而不是未来时间段,是因为当时初步掌握虚光技术,返回的虚光存在失真现象,为了判断实验是否成功,可以和过去已知的历史信息进行比对,而换成未来则无法通过比对判断实验是否成功,且在未来时间点制造时间孔洞的技术尚不完善。
初次实验成功了,也失败了。准确地说,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科学家们接收到的虚光束有时记录了过去的影像,有时则是没有任何记录的影像,分别称之为有效影像和无效影像,也有虚光束一去不返的情况发生。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是实验精度的问题,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却发现,不管怎样改进实验,能否获得有效影像都是不确定的。科学家提出猜想:不同时间之间存在一个看不见的"以太屏障",会随机截留穿越物质,防止粒子扰动不同时间点造成时间环崩坏,是宇宙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时科学界中宇宙意识论(注3)还是主流地位,"以太屏障"理论作为一个分支很快就被接受,直到两个纪元后该理论才被推翻。
对"以太屏障"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却也一直没有找到。这期间,该技术被大量使用在考古方面,被称为时间考古技术,通过获取过去的影像来了解历史。然而因为"以太屏障"的问题,一些历史谜团并没有被解开。宇宙意识论的信仰者们在此时做了一个重大实验:对一个尚未解决的历史之谜重复进行时间考古直至获取有效影像为止。几千次、几万次、几亿次实验过去了,依旧没有结果,该实验因耗资无数而被迫停止。这项实验当时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宇宙意识论的证据,宇宙意识论的信仰者认为"以太屏障"并不是随机拦截,而是有意识地拦截,有些历史信息我们获取不到,是因为宇宙不想让我们得到。
多数科学家们不愿接受这种唯心的说法,却又无法找到论据反驳。一位兼职考古的科学家通过统计发现了盲点:一直以来,时间考古的对象都是存疑的考古问题,而对已确定无疑的历史却应用不多,毕竟已经知道的事情没必要再知道一遍。这位科学家重新对已确定历史的实验进行了统计,发现几乎所有已确认的历史都能通过时间考古获得有效影像。后续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对存疑历史的实验结果似乎与考证难度有关,越难考证的历史,获取无效影像的概率就越高,"以太屏障"似乎讨厌考古学家(注4)不想让他们通过时间考古降低考证难度。这项发现引起了关注,"以太屏障"真的可以分辨不同种类的历史信息?
通过进一步对考证难度与时间考古之间关系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所有可考证历史均能通过时间考古获得有效影像,反之则不能。该结论后来又被总结归纳为:已完全丢失的过去时间点的信息无法通过任何方式重新获得。这些结论都为后来信息守恒定律(狭义)的提出做出了铺垫。信息守恒定律(狭义)指出,之所以可以通过现在了解过去的信息,是因为能够通过粒子现在时间点的信息追溯过去时间点的信息。即过去事件的残留粒子信息现在存在,则过去可观测,反之不可观测(注5)。宇宙中可观测的信息总量守恒,过去丢失的信息并未凭空消失,而是转为新的可观测信息(该部分在广义信息守恒中论述)。
至此,"以太屏障"理论被完全推翻,筛选信息的不是不存在的"以太屏障",而是信息守恒定律。"以太屏障"不存在,这个结论或多或少打击到了宇宙意识论的支持者,部分支持者转而将实验对象改到未来,希望得到新的有利论据。当时,在未来时间点制造时间孔洞的技术逐渐成熟,之所以并未实验是因为担心可能会提前确定未来而造成影响。受到打击的宇宙意识论者可不考虑这些,他们急于获得新的论据而匆忙开始实验。然而,实验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未来的信息均无法获取。获取不到信息,这下不用担心实验对未来造成影响了,众多科学家投入到研究中。新的信息守恒定律被提出:无法在现在获取任何未来的信息。该理论认为:粒子具备唯一性,任何未来的粒子信息都与现在的粒子信息冲突,考虑到微观世界粒子运动的复杂性,无法观测粒子的具体运动途径,未来的粒子信息相当于间接"泄露"了运动信息,违反了信息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获取。现在与过去的关系并不能类比成未来与现在的关系,现在和过去都属于可观测世界,而未来属于不可观测世界。这些理论一起组成信息守恒定律(广义)。
科技的发展总能带来惊喜,意识虚光化技术实现了,这项技术可以将生命的意识转化为虚光,科学家提出通过该技术将意识送往未来,不在现在获取未来信息,而是在未来获取未来信息,不就可以实现未来观光了吗?未来观光实验开始进行,众多参与者的意识被送往初始行星10个公转周期后的时间点,然而实验失败了,没有一位参与者看到未来的景象,甚至没有人意识到自己去过未来。该项实验耗资巨大而没有丝毫收获,被归咎于实验提出者(也是第一位参与者),原因很简单:信息守恒定律明确提出无法获得未来信息,因此实验失败一定是设计者的错误。这项实验在当时成为了一个笑话,自以为是者往往被嘲笑:"你为什么不去未来看看呢?"。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被嘲笑的人却颠倒了过来。
事情发生变化要从当初那位实验设计者说起,这位实验者某天忽然发现自己经历过当天的事情,这种既视感带来的欢愉感受甚至超越了当时禁用的电磁毒品。不仅仅一个人有这种感受,当初实验的参与者都陆续表示有这种既视感。随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距当初实验的时间恰恰是初始行星10个公转周期。当初的设计者随即成立了一家未来观光公司,旨在给顾客带来这种难以抗拒的既视感体验,顺便说一句,公司宣传广告是:"去未来看看吧!"。很难说当初的实验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毕竟实验的目的已经变了,不过信息守恒定律说的没错,确实无法在现在获取未来的一点信息。
之后,未来观光公司在泛行星联盟的每个行星都成立了分公司并且很受欢迎,很多天天光顾的顾客将观光时间设置为第二天,这样每天都很嗨。对未来观光的讨论也被推到风口浪尖,反对者认为未来观光是新型的毒品,会让人上瘾;支持者认为未来观光并不会带来副作用,并不是毒品。虽然两方争得不可开交,出于各种考虑,泛行星联盟还是偏向反对者。联盟的666个行星中,已有233个行星明令禁止未来观光,剩下的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观光公司看到这种情况,希望通过限制观光所选的时间点来避免破产,于此同时,加上支持者的协助,泛行星联盟最终同意了。接下来就是时间点的设置问题了,不能距现在的时间太近。那么,什么样的时间点合适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了致命的问题。起初,有一个简单的提议:按公民平均寿命的固定百分比数值来设定时间,然而很快被否决,因为构成泛行星联盟的公民种族并不单一(注6),有长寿的种族也有短命的种族,按平均值设定未免太不公平。但是按种族分开设置这种提案谁都不敢提出来,因为会上升为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注7)。最终,联盟不得已将时间间隔设置为:末日。这下公平了,未来观光公司也改名为末日观光公司。
末日观光公司的顾客瞬间减少,毕竟谁能活到末日呢?就算少数种族能活到末日,观光一次也就够了,不会第二次来到公司。而且,什么时候是末日谁都说不准。如今的末日观光公司门可罗雀(注8)。然而公司并未倒闭,据说公司研究人员们正着手测算末日到来的具体时间。科学的发展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哪天新的发现让我们期待末日也说不定。
注1:《泛行星联盟科学总章》规定科学理论必须通过实验验证。然而验证该理论所需的实验结果任何一个文明都无法承受,是唯一一个不需实验验证的理论。《文明交流准则》中规定任何文明不得进行时间旅行,否则视为向其他所有文明宣战。
注2:因虚光束延直线传播,原实验设计为仅开a,b两孔洞,虚光束从b出来后,经发射再次进入b原路返回a。后183行星科技总长指出维持b点存在耗能巨大,应采用瞬时打孔方案,且时空相互关联,空间中直线传播的虚光束可通过时间扭曲空间返回,无需通过反射原路返回,遂改为现版本实验。
注3:宇宙意识论:随着与越来越多外星文明的接触,泛行星联盟认识到生命的形态并不是单一的,于是重新对生命进行了定义。在承认人类文明后,科学家提出宇宙是否会和人类一样,因众多无意识物质的组合而产生意识,该理论迅速兴起并发展出许多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认为宇宙有意识进行自我保护。对宇宙意识论是否正确至今仍有争论。
注4:该梗出自《宇宙冷笑话大全》,原文为"恒星绕着行星公转,宇宙中没有外星人,以太屏障讨厌考古学家,人类已经灭绝了",用来讽刺只看事物表象妄下结论的行为。
注5:因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难以同时测准,信息守恒定律尚无法解释如何追溯过去,新的宇宙意识论分支接受信息守恒定律,并认为观测者无法测准粒子信息,宇宙却可以测准,因此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现大多数科学家支持该理论。
注6:大移居时代后,诸多外星文明申请加入泛行星联盟并移居到各个行星,导致整个联盟公民的种族构成多元化。
注7:《文明交流准则》规定:不得歧视任何方面弱势的种族,亦不得歧视任何方面强势的种族。任何因种族不同而区别对待的行为均视为歧视行为。
注8:门可罗雀:人类文明的俗语,详细意义参见《人类语言研究——中文篇》,如今意义已被引申,雀指233行星稀有物种——引力雀。
以上为宇宙永生论研究者论证末日不存在所参考用的部分资料,不论该理论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均可转载以供研究,在此声明。
——泛行星联盟初始行星研究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