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隆武朝的建立

2023-03-26人文历史 来源:百合文库
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唐王朱聿键以福州为临时首都,登基称帝,后世称隆武政权,倡先拥戴朱聿键的实际上是靖虏伯郑鸿逵,朱聿键血脉和皇家相去较远,同时早年饱经沧桑的他深知民间疾苦,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正是充当最高统治者的有利条件,加上朱聿键得到了大臣黄道周等的有力支持,这些种种的条件让他颇有大展拳脚的想法。但由于他早年受苦,缺少自己的班底,不得已只得依靠扶植自己的军阀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即位后就给郑氏家族成员加官进爵,,任命黄道周,陈子壮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入阁人数之多,在明代历史上从未有过。
隆武政权称为弘光灭亡后的第二个政权隆武朝廷建立后,颁诏各地,得到了两广、赣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残明政权的承认。
就在唐王朱聿键登基称帝的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权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浙东民风强悍,剃发令发布后人民起义反清,但大多数高官显贵在大变乱之际,最关切的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聚敛起来的巨额财富,国家民族的利益被置之度外,起义多次被镇压。1645年六月,浙江被清军攻占,浙东各地反清运动兴起后,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朱以海到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就任监国。鲁监国政权成立后朱以海任命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普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不久又起用旧辅臣方逢年入阁为首辅。浙东士大夫迫于清廷强制推行剃发令而自发组织的抗清政权,带有很大的地区性特色。参与拥立鲁藩的官绅开初并不知道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继统,他们在拥立朱以海之后立即处于进退两难之势。
清军的攻势令南明城镇迅速沦陷唐王和鲁王因此因为权力而变得相互冷淡,双方都想让对方臣服于自己,国难当头演出了一幕幕兄弟阋墙,勾心斗角的闹剧,但唐王和鲁王都有对抗满清之心,这也是维持双方关系的纽带。
政治上,鲁王政权腐败,元妃张氏的哥哥张国俊招权纳贿,任用匪人。在军事上,鲁监国政权处于抗清前线,却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兵力和财力,明朝将领只知道一味的争权夺利,不断打压浙江民兵,九月,隆武帝派出使者,前往绍兴颁诏,宣布两家无分彼此,鲁监国委任的朝臣可以到隆武朝廷中担任同等官职。对于是否承认隆武朝廷的正统地位,在鲁监国大臣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成开读诏书和反对开读的大约各占一半,1646年正月,隆武帝命都御史陆清源携带白银十万两前往浙东犒师,却被鲁监国部将杀害。由于鲁监国政权中许多文官武将向隆武朝廷上疏效忠,朱聿键也加意笼络,给他们进官封爵。朱以海针锋相对采取挖墙脚措施,在这年四月间派左军都督裘兆锦、行人林必达来福京“以公爵封芝龙兄弟”。隆武帝闻讯大怒,将来使囚禁。不久,又杀鲁监国所遣使者总兵陈谦,更引起了郑芝龙的不满。
由此可见,唐、鲁争立不仅是两个南明政权的对立,而且在两个政权内部也引起了严重纷争,尽避唐、鲁政权都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很大一部分精力却消耗在内部矛盾上。与此相应的是,文官武将的升迁不是以抗清功绩为据,而是被作为拉拢的一种手段。
从嘉靖年起明朝内部一直盛兴党争,严重消耗了明朝国力
尽管鲁监国因为内斗消耗了国力,但他对抗满清是积极的,朱以海为了保有浙东,进而恢复失地在八月间一度进攻杭州,未能得手。十二月十九日,朱以海亲自到钱塘江边西兴犒军,每名士兵赏银二钱,同时下令过江,攻取杭州,二十四日,明军共二万多名分三路进攻,迫近杭州城。清总督张存仁与梅勒章京朱马喇等分兵三路迎击,由于明军分散出击,在加上很多士兵没有与清军交战经验,惧怕满洲大兵,交战过后明军大败,被俘的副将有十一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四十八人,这次战斗过后鲁王基本上转为划江扼险的守势。
正当唐、鲁二藩在福建、浙江争立的时候,分封于广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也不甘寂寞,梦想黄袍加身。明代的靖江王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的后裔,在宗室诸王当中谱系最远,根本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八月初三日,朱亨嘉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隆武帝下旨扑灭这个跳梁小丑,丁魁楚立即派出精兵数千名进至广西梧州,同时差官乘船由小路而来,船头打着“恭迎睿驾”的牌子,借以麻痹朱亨嘉。八月二十二日半夜,丁魁楚兵在梧州突然发起进攻,朱亨嘉拼凑的兵马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狼狈不堪地桂林。隆武大臣瞿式耜暗中联络朱亨嘉部下焦琏反正。二十五日攻靖江王邸,朱亨嘉被活捉,叛乱熄灭。平定朱亨嘉的僭乱后,隆武帝加封两广总督丁魁楚为平粤伯,陈邦傅为富川伯挂征蛮将军印。
弘光灭亡后各地军阀纷纷拥立朱明皇室自立
1645年六月,由于满清统治者错误判断了形势,英亲王阿济格率师回京;九月,豫亲王多铎也领兵回京,换来了一位年纪很轻的贝勒名叫勒克德浑以平南大将军名义带领一支满洲八旗兵镇守南京。就兵力对比和人心向背而言,南明当局是可以利用清军主力北返的时机有一番作为的。然而,南明地域虽广,各派势力却在很大程度上陷于割据纷争,朝廷虚有其名,无法组织有力的反攻。朱聿键是位有恢复大志的君主,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大体上也是正确的。可是,真正效忠于他的人并不多,在福建他受制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外的湖广等地总督何腾蛟只知利用隆武帝的信任把湖南和贵州东部视作自己的领地,不许旁人插手;广西巡抚瞿式耜意在拥立桂藩,同隆武朝廷貌合神离。阿济格、多铎主力北返之后,江南留守兵力相当单薄,拥明势力虽展开了一些反击,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各自为政,互相观望,甚至坐视清军打掉拥明旗帜下的异己力量,心中窃喜。
南明军阀和封疆大吏多数是这样一批鼠目寸光的人物,才使清方得以有限兵力集中使用,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 
在总体战略上,弘光朝廷以“平寇”(即镇压农民起义)为主;隆武朝廷改为“御虏”(即抗清)为主。隆武帝即位十天后,就诛杀清朝派来招降的使者,同时决定带兵御驾亲征,这次亲征由于郑芝龙兄弟的阻挠,没有实现。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的转变,仍然值得称道。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是从隆武时期开始的。后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八旗部队在入关之初让明军谈之色变朱聿键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同时朱聿键是南明皇帝中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早年的疾苦让朱聿键锐意恢复,颇有中兴之主的气概,隆武帝锐意恢复,郑芝龙却拥兵自重,挟制朝廷,无意进取,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首席大学士黄道周不胜愤慨,自告奋勇督兵出福建,联络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带的金声等部义军,设法为隆武朝廷打开局面。1645年七月二十二日,黄道周勉强拼凑了三千多名士卒踏上了征途,掌握兵马钱粮大权的郑芝龙内心窃喜,惟恐其不去,既不拨给精兵,粮饷也只支给一个月的定额,施琅当时随同黄道周出征,凭军事眼光看出依靠这样一支队伍同清朝正规军作战必败无疑。因此,他向黄道周建议,遣散队伍,只带少数经过挑选的人由小路直接进入赣州,以首席大学士督师的名义节制和调遣南赣、湖广、广东、广西等地总督、巡抚、总兵,会师进取。
黄道周为人迂执,不达权变,以为自己有这么一支松松垮垮的军队总比没有好,又把自己的声望估计过高,认为所到之处必将群起响应;何况在他心目中施郎不过一介卑微末将,哪能有什么奇谋良策。施郎见黄道周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陪着他送死,径自返回福建黄道周曾经一再写信策反清江西提督金声桓,一直被拒绝,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军分三路围攻,黄道周部下士卒牺牲的有一千多人,黄道周本人被俘,1646二月初二日,黄道周等被押送到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成,奏报清廷后于三月初五日将他杀害。隆武帝得到黄道周殉难的消息,非常痛惜,追赠为文明伯,谥忠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