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书法简史9——清代书法


第九章 清代书法
清代书法,前期呈现三大趋势:晚明浪漫书风余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乾嘉之世,考据学盛行;道光以后,随着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及西学东渐,引发金石学及访碑热潮,碑学迅猛发展,帖学衰微。清代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晚明书风延续,主要体现在降臣王铎和遗民傅山、朱耷
身上,他们个性张扬,充满激清的书法影响着清初书坛。
由于康熙帝的喜欢和推崇,康熙朝的书法基本上笼罩在崇董书风之下,代表人物有:查士标、姜宸英等。
明末清初,由于古文字与金石学的兴起,一批书法名家开始推重汉隶,把书法取法的对象从师魏晋上推到师汉碑,堪称前碑派的前锋。代表人物有郑簠
,程邃、朱彝尊、石涛
等。
清中期是以帖派为主向碑派流行的转变的过渡时期,逐渐确立碑学的审美、技法和理论体系,为碑派的发展铺平道路。此时出现写篆隶,融碑破帖的书家如金农、郑燮、邓石如
,扬州八怪、西泠四家(丁敬、蒋仁、奚冈、黄易
)等。古文字学字如钱大昕、段玉裁、洪亮吉、王澍、钱玷、孙星衍、阮元
等也致力于篆书创作。阮元的《南碑北帖论》《南北书派论》问世,为碑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进一步推动碑学理论的发展。
由于科举应试的需要,馆阁体盛行。馆阁体是清代官方应试的字体,要求字迹乌、方、光,千人一面,程式化严重,制约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清代后期,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问世,对碑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一整套更系统,更偏激的理论,把碑源理论推向高锋。这时期擅长篆隶的名家有: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
等。善魏碑,或以魏碑融合他体的书家有: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杨守敬、沈增植、康有为
等。同时期的帖学走向衰落。
 
清代前期书法
傅山
曾因反清被捕入狱,出狱后归隐。清廷召赴博学鸿词科、又诏授中书舍人,皆不赴。以行医鬻药为生。善书、画、篆刻。其书法与王铎近似,气势连绵通畅,奇逸纵横,如风驰电掣,充满激情。
傅山的书学思想在书法理论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张书品和人品相结合,反对赵孟頫失节,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四毋四宁”说:“宁拙勿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表现出对二王婉媚书风的反叛和宣战,体现了书法审美观点的进步,堪为碑派之先声。
傅山《草书五律一首》
名统号八大山人。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削发为僧,后还俗,复为道士。在绘画史上堪称一代巨匠,其苍浑简古的大写意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与石涛、石溪、渐江等并称为“清初四大画僧”。
朱耷的书法,临古帖与前人截然不同,完全出乎自己胸意。秃笔中锋用笔,结字奇特怪伟,营造出疏朗又不食人间烟火的旷远意境,体现着其身世的坎坷和傲岸不群的性格,具有遗民桀骜不驯的人格特征,是极其绚烂后的平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