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浅谈小说《赎罪》的叙事手法

浅谈小说《赎罪》的叙事手法
——以麦克尤恩《赎罪》为例看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新发展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并得到发展,于四五十年代达到高潮。当时的英国曾涌现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共同促成了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极大繁荣。进入二十世纪后,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英国文坛上已不再炽热,然而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仍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如同暗流,涌动于英国文学的长河之下,推动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布克奖提名,我要谈的这部2001年出版的《赎罪》虽然最终落选大奖,但无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同于之前人们口中所说的“恐怖伊恩”,麦克尤恩在处理这部小说时,手法相对温和。《赎罪》的主体叙述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的故事开始于1935年,当时只有十三岁的主人公布里奥妮充满想象力、颇具作家天分,她因误会了姐姐塞西莉亚与仆人儿子罗比·特纳之间的爱情,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对罗比不好的印象,武断指认罗比是强奸自己表姐罗拉的施暴者,最终致使罗比被捕入狱。
第二部分故事是在五年后,罗比刑满释放,他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其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此时的布里奥妮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从前的错误,并且选择做一名护士在苦行中进行赎罪。
第三部分写当罗比回到英国去见一直等待他的塞西莉亚时,布里奥妮赶来,并承诺要帮助罗比洗清罪名与冤屈。
然而主体叙述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小说的结束,令人赞叹的在于小说结尾还有一段尾声,而正是这段叙述,彻底打破了读者先前心中的所有构建。尾声中说1999年,七十七岁的知名作家布里奥妮讲述着自己现在的生活,告诉读者其实罗比和塞西莉亚早已因为战争而相继丧生。所以,之前第三部分我们所看到的两人团圆、沉冤昭雪的美满结局都是布里奥妮自己虚构出来的小说情节。看到后来我们才会知道,原来前三部分所有的叙述都是布里奥妮所写的一部小说,只为纪念往日并为自己赎罪。
从情节的设置上来看,我们可以像解读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一样去看这部小说,但《赎罪》的内容绝不仅止于此,小说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确实使得《赎罪》并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我认为突出的叙事技巧有以下几个:
一、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一般都是借助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建构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为揭示生活真实而服务的。在《赎罪》中,作者并非从表面去描写人物,而是采用大量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来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并了解人物,在刻画人物思维流动的同时合理地解释了人物的行为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第三章有一段布里奥妮对自我意识的思考:“这些思绪经常浮上心头,她已习以为常,而且它们同样让她感到惬意……她的怪念头总是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和她一样真实地存在着吗?……是不是爸爸,贝蒂,哈德曼还有其他所有人,都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呢?”这段对布里奥妮思维流动的描写将一个充满遐思的感性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也为后来布里奥妮对各种事件的主观臆断做铺垫,成为读者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情节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赎罪》这部小说中很少有对话形式的设置,但却并不影响读者对人物的认知与理解,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所采用的探索人物内心的手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