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细说词牌名念奴娇的由来

34.眼色媚人: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此处的文字与网络流传的版本不同)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译文:皇宫内有位名叫念奴的歌妓,她的姿容秀美,擅长唱歌,从来没有离开过皇帝的身边。当念奴手持歌板、在座位上左顾右盼时,唐玄宗对杨贵妃说:“这姑娘的声音令人着迷,她的目光也是魅力十足。”每当念奴扬起歌喉,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声时,那么,这段歌声必然是激越、清亮的,仿佛能穿过空中的朝霞——即使有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强烈干扰,也阻止不了。在皇宫内的众多歌妓中,念奴是最受唐玄宗喜爱的一位。
点评:在宋词之中,有个名为“念奴娇”的词牌名,就是为了纪念本文中的念奴。唐朝高官元稹在他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中,曾用下列诗句描写念奴的生活和工作: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这段诗句的译文如下:
高力士四处传唤、寻找著名女歌星念奴,
念奴正偷着和贵族的公子们共度良宵呢!
经过片刻追寻后,找到她,又接连催促,
在皇帝特令下,长安的街上燃起了烛火。
睡在红纱帐里的她满眼春意、娇艳欲滴,
迅速将自己的头发梳理整齐、穿好衣服。
念奴来到皇宫后,刚刚扬起美妙的歌喉,
邠王李承宁随即吹起管笛,为歌声伴奏。
在此处,元稹有以下注解:念奴,天宝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欲遣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
将这段注解翻译成白话,就是:
念奴,是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擅长唱歌。唐明皇每年都在长安的花萼相辉楼下举办盛大的宴会,数日之后,因为人多地少,宾客们喧闹不已,连严安之、韦黄裳这些人都束手无策,无法制止,各个演奏乐曲的艺人都停止了工作。唐明皇派高力士在楼上高声宣布:“皇上打算叫念奴过来唱歌,还让邠王李承宁吹管笛伴奏,有人愿意听吗?”没有一位来宾不默默的听从皇帝的旨意。当时,念奴受到的重视,都像上文中提及的这样。然而,唐玄宗不想夺走游侠们的心头之爱,所以,从未把念奴安置在宫中。只是在他每年去华清池泡温泉时,或前往东都洛阳巡视时,才偶尔派相关部门的官员通知念奴,让她陪同而已。
上文中提到的严安之,在《旧唐书 酷吏传》中有所提及,他在开元年间,曾担任河南丞,这人在捶打罪犯时,唯恐对方不死,所以在用刑的间隙,专门挑出罪犯身上被打肿的地方和溃烂的部位,然后朝这些区域继续大力抽打。直到那人血流满地、痛不欲生,严安之才眉开眼笑。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唐玄宗曾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十八日在洛阳的五凤楼设宴,围观的百姓们同样大声喧哗,卫士们挥棒如雨也制止不住,唐玄宗只好请来严安之,严安之用手中的笏板在现场画出了一条警戒线,说:“越过此线的人必定被处死!”这才解决了难题。韦黄裳曾担任万年县(首都长安的附郭县)县尉,后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升为浙江西道节度使。由此看来,韦黄裳也是一位极具能量的官员。
尽管元稹对念奴的记载与本书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出入,但双方对念奴的赞美是异曲同工的——跨过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念奴的迷人魅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