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年少的棱角终被磨平-《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与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直到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境界。全书共计124万字,通过对主人公一生经历的描写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了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落魄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因此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米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年轻的灵魂敏感而骄傲,在遭到米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他愤然离开。此时,父亲已经去世。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也变得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混在酒馆里。在这个时候,自小教导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发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回到家里,他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再次翻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被贵族欺辱的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杀人大祸,只好逃到巴黎避难。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再次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因为拒绝了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他气愤得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伤心地离开巴黎回了故乡。
在一个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入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他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一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也出于自卫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