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十周年快乐】人间偶遇,无适一隅

2023-03-27国学儒家缘起博山庐B站十周年 来源:百合文库
B站十周年快乐^_^
最近这些日子的孟荀课都是在“飙车”,也是事出无奈,再不讲,很多东西都来不及讲了。到了一定时候,我只怕没法这么讲了。只能在固定的现实厅堂、道场里讲了。虽然应该还有不少时间,但问题是没讲的东西很多。《诗》、《书》、《礼》、《易》啥时候才能讲到,还有道家典籍,还有书上没有的东西更是海了去了,所以说是九牛一毛的九牛一毛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辞。但基础最重要,要是打好,后面也许可以闻一知十。但闻一知十的前提是要端悫顺弟,快而不乱,此谓诚也。这样一不会变成三点七,四不会变成二点九,而是真的环环相扣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紧习笃实密行而不偏不离。嘿嘿,希望我讲明白了。O(∩_∩)O
所以在不断夯实基础的大前提下,趁着能讲,多讲点呗,不能整天哄着小孩玩了。听不懂那其实都是平时不肯复习预习的。听讲的时候很开心,然后就束之高阁,继续看小说刷手机去的肯定跟不上哈。那就成了被白蚁蛀过的根基---空心的。以后自己有空慢慢补吧,但信息的保真率也是随着时间而指数消减的,所以还是尽量趁着热乎听,趁着热乎去复习,关键是趁着热乎去改,去做才好。或者等着以后复习大课也是个办法。以后慢慢还是得把复习课搞起来,所以一下子跟不上的同学也不用太过担心,多听多下功夫必然是可以弥补上的。但大家要清楚,这才哪里到哪里,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课程的头三天而已。大道无尽,这些就是先王之学的一点点基础罢了。但也确实是修身的基础。基础恰恰最要紧的。所以既然要学,就学扎实,重习到精微才可以。
我们先以三节大课给了大家我们门户的钥匙,然后再以孟荀为两翼不断辨析夯实这些根基,想必跟得紧的同学已经能体会出我们的门户和孟荀两位先生的并不一样,但真的都是一个方向上的,一脉相承、一体同出的先王之学了吧。里面互相可以帮助理解的地方比比皆是,经常是学了上周的荀子部分,再看这周的孟子部分就很好理解,而再联系我们给出的基本要点,大部分问题其实都可以迎刃而解,要是大家有了这种进展后,在有些篇章中我就可以真的为以后开始铺垫了。现在因为大家钻得不够深,为了不搞混,课上经常有些可以深入的部分是点到为止,不敢深入。比如说告子先生“外其义”相关的部分。到底是咋回事?课上虽然提了一句,但没有时间展开了。其实前面的“勿正”,对应这后面比喻中的“不耘其苗”,就是最一开始所谓告子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意思,不得其言,也就先放在那里,不再多求于心,其实说的是一种勿正不耘的行动。
而“勿正”后面的心之“勿忘勿助”却是孟子同意告子的部分,恰恰是心上裁断之义。孟子说告子未尝知义,但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指其无义,主要强调的是告子有义但外之而不知,大体上就是说他理解的不到家的意思,那么相同的部分,就是告子有义,这个义在这段文本中就是和勿忘勿助对应的。
义者,裁断使其相宜也。恰恰需要勿忘勿助。这勿忘勿助大家听着不觉得耳熟吗?明清以后所谓丹法中描述火候的两个套话之一啊,另外一个是若存若亡。哈哈,火候是啥?度也,义也,知止也。这其实就是理学兴盛之后,《孟子》被提到四书地位后,世人广为流传后对世俗修炼,也就是所谓神叨叨东西影响的明证。但其实前面还有批评性的勿正一句,而世人大多断章取义(这四个字用在这里是非常应景的哈。)所以不读书其实连这些后出的丹经都看不懂,更别提更古老的东西了。而读书不求甚解,就会难以得其精微,修身登山必然缺东西,那么日后还是歧路纷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