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辜鸿铭先生认为是中国人充满想象力的理智。
辜鸿铭先生自幼学习西方语言文字,但是当他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后,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拥趸者,他的一些思想在今天看来已经过于过时和腐朽,但是依旧值得现在那些鼓吹全盘西化的人好好学一学。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全盘西化在中国更会水土不服,如果真的全盘西化这不是找死?
本书写作的历史背景是西方处于军国主义盛行的时期,西方传统的宗教文化已经趋于崩溃,普通民众追求物质,国家与国家之间时刻处于战争的危险之中,基于此辜鸿铭先生提出可以用中国儒家文化救西方。要注意,”救“之前,必须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试图全盘否定,或者全彻底取代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中国文化倡导的是兼容并济,具有非常强烈的包容性与兼容性,中国虽然两次被少数民族统治,但是文化没有存在断层,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文化在融合过程,始终扮演的是骨架的角色,无论其他想融合,或者妄图兼并中国文化的存在,最后只能成为中国文化的养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在近一二百年一直都在试图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也确实有很大一批人被西方文化,日本文化所洗脑,认为中国文化不如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反过头来彻底否定自己,这真的是很可悲的现象。
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大小战争几乎从未间断,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军国主义这种渴望战争,疯狂追求战争的危险情况。辜鸿铭先生认为这是儒家文化教化之功,中国人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顺民“,这里的顺不只是顺从的顺,还是顺势而为的顺,是守规矩的顺,是代代中国人精神延续的顺。
中国社会中存在一种以能破坏规矩为荣的风气,遇人遇事喜欢攀关系,找后门,美其名曰是”中国特色“。这很明显是丢失了中国文化里的精髓,孔子说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有四个阶段,学,适,立,权,很多人未立先权,这就会让人变得毫无原则,唯利是图。中国人的”顺“确实非常容易被统治者利用,但这是要另外讨论的问题了,但大家要注意,不能因为会被居心否侧的人利用,就认为这种”顺“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西方之所以会出现军国主义,问题不是他们没有法律。问题是他们完全依赖于”法治“,忽略了“德治”这一更加关键的因素。因为”法治“必须要有警察,军队这种国家暴力机器维护,但如果纯粹依靠”法治“,也就是说对警察和军队的约束只有法律的话,那法律就很容易没有任何约束力,不安就会充斥在民众心中,这正是军国主义发展的最佳土壤。这种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再是国家拥有军队,而是军队拥有国家了。
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的警察或者士兵愿意领着和富商,律师,高官相比微不足道的薪水,反而来保护他们呢?很明显这是道德的作用。因为道德,他们的行为变得高尚,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利的,对他们的自己,家庭,孩子是有利的,让他们愿意心甘情愿的的领着较低的薪水来维护法律的权威。军国主义下,缺失的正是道德的教诲。
维护道德,西方依靠的是宗教信仰,哲学,东方靠的是儒家思想。
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面对未知,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都需要寻找一个寄托,来获得安全感与永恒感。西方人一开始选择了宗教,在宗教的权威逐渐崩溃后,受教育者选择了哲学,科学来获得安全感与永恒感,普通民众选择物质来获得安全感。
中国人从始至终可以说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宗教,西方宗教中始终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着对耶稣基督,或者先知这种个人的无限崇拜与神化。中国人不依靠宗教,靠的是“名分大义”,靠的是责任感与荣誉感,靠的是相信在世间始终有人会记得自己,相信自己的宗族,自己的血脉可以不断延续下去,借以抚平不安感,获得安全感。
传统的宗族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淡薄,很多年轻人包括up在内,对宗族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但相信大多数人和家庭这一单位依旧关系非常紧密。传统文化中的”名分大义“,名分可能已经过时,但大义依旧存在,那就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上述的这些也会成为很多人的精神支柱,使得心灵不至于过分空虚。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信力。中国文化中推崇的是”不败“,因此不需要像美国一样向全世界推销他的那一套价值观,做民主灯塔,但这也不意味着中国会一味的让其他国家蚕食中国年轻人的头脑,望诸位脑中绷紧一根弦,切莫成为带路党。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当然可以喜欢美剧,喜欢日漫,喜欢西方,日本文化,但是不要轻易诋毁养育你祖祖辈辈,养育你的中国文化。
up主断断续续用零碎的时间写成,仅供参考。这里要给各位一个提醒,不管是谁的言论,哪怕是圣人的话语,也要仔细多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