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年少初读《红楼梦》,从此痴迷爱终生(2)

2023-04-03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而《红楼》人物谱中最令我铭心的莫过于贾宝玉、林黛玉与晴雯。
曹公对宝玉曾有过这样一段评价:“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看似贬实则褒。宝玉不好读那些圣人之言,他称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为“禄蠹”,他只好收一些旁学杂物,可这恰是他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成为他与林黛玉心灵相通之处。
脂砚斋曾评贾宝玉情不情,意为对自己无情的也有情。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他对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极好,他相信“女儿是水做的”,万不可轻薄了她们。他的这种爱是兼爱,是一种大同的爱。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曹公对林黛玉的最初描写。黛玉其人自是阆苑仙葩,世外仙姝。她本是绛珠仙草,因受恩故而下世还泪,她的情真可叹可悲。故脂砚斋谓林黛玉情情,意为对我有情,尊重我的人,我也必如此回报。因此黛玉专情于宝玉一人,为其所困,为其所累。
情情,这是黛玉的一种态度,她虽寄人篱下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高之态,我们可以说黛玉孤傲,但不能否认的是她的纯洁与真情。前世的她因为雨露之恩而要下世还泪,今世的她为宝玉断肠伤心。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中黛玉将自己的真情奉出与宝钗交心,一切皆因黛玉的情情二字。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曹公给予晴雯的判词。晴为黛影,晴雯有着同黛玉一般的孤傲之性,她是大观园中的一朵绮丽之花,却因身份低下被人轻视,受人毁谤,香消玉殒。
她的一生却活的轰轰烈烈,她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至情至性。她用银簪扎偷了虾须镯的坠儿,她嘲讽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她为了自己的真情真心,抱病为宝玉夜补孔雀裘,她也只因撕扇子而将气全消。她是《红楼》中极为惹眼的一朵女儿花,曹公也因此将她和黛玉同与芙蓉联系在了一起。
四、大旨谈情红楼梦
鲁迅先生对《红楼》曾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评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在这十三载时光中,我读《红楼》看到的却是她所蕴含的至真之情。
《红楼》之梦,一切皆因情起,一切皆因情灭。红楼梦曲引子便吟“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切都缘于一个“情”字。正因这情字使神瑛绛珠得以在尘世相逢,正因这情字使大观园令人神往,正因这情字使万艳同悲。
曹公笔下的人物皆有情。贾宝玉对女儿们的广博之情,林黛玉的专一之情,薛宝钗的无情之情,贾惜春的冷情之情,妙玉的隐隐之情,晴雯的刚烈之情,蔷官的执念之情……正是这些情使《红楼》一书有血有肉,使《红楼》一梦荡气回肠,使《红楼》一曲缭绕红尘,使《红楼》之事千古不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