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十九章 充国作武》

元康到神爵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刘询渐渐成熟,却也因为天下安富、权倾朝野而渐渐自负。(人性的弱点,我就没见过几个功成名就之后不骄傲的人)
前段日子粮食连年丰收,每石谷价值仅五钱。很多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粮食的价格过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当时的宣帝还只是抑制盐价、减免口钱,而到了五凤年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对他不熟没关系,你一定知道他修订的那本著作——《九章算术》!)站了出来。他在重新实施前御史大夫桑弘扬创建的平准法之余,还向宣帝上表了日后沿用千年的常平仓制度。
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换句话说就是政府计划经济,干预调节粮价,达到“利民”的目的。
而且,当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而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设常平仓,再供给京师所用,一下就能减省关东多半的漕卒。 666
经济问题忙完,刘询很快就在神爵初年迎来了他一生最大考验——西羌造反。
事情要从义渠安国这个坑货讲起。
当时的义渠安国是光禄大夫,受命巡视西部羌人的部落。先零的首领就跟他请求,说想要渡过湟水,在汉人弃耕的荒地上放牧。义渠安国这个坑死人不偿命的主,居然就敢回去向朝廷奏报。
赵充国老将军一听真是气炸了,丝毫不给面子的当庭训斥,说他奉命出塞却超越使者权限,管了不该管的事情。事情果然不出所料,羌人强行渡过湟水,而当地的郡县却不能制止。
很快,西羌动作频频。
元康三年,先零羌部落与其他的羌人部落互相交换人质,共同盟誓,达成和解。过了一个月,羌人君长狼何派出使者向匈奴借兵,妄图进攻鄯善、敦煌,阻断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这个时候,赵充国急了。早在羌人达成同盟的时候,老将军就预感到了他们会和匈奴勾结。如今这个局面叛乱一触即发,要赶紧派使者去巡视边郡,加强战备。警告西羌,瓦解他们的同盟,揭露其阴谋。
想法很好、很正确,实施的人却掉了链子。如果派的是常惠、冯奉世这种外交天才的话,他会按照孝宣皇帝所制定的基本国策进行怀柔,也许事情会出现转机。
可惜,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上报的人选是义渠安国。这孩子是魏相举荐的,年轻冲动又热血,还极度渴望建功立业。这导致丞相和御史大夫心软了,想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义渠安国不仅没能达成使命,还坑了整个大汉朝廷。
义渠安国到了西羌,先把先零羌君长都给抓了起来,砍头[衰]。然后,纵兵进攻先零羌部落,杀了一千多人,把陛下的大国道义和怀柔政策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导致西羌人不干了,就算是已经归降的其他羌人部落,包括归义侯杨玉等羌人君长也都是敢怒不敢言。你莫名其妙打着安抚调停的旗号来大开杀戒,我们怎么办?还能咋办,反了!
很快,羌人又开始劫掠小部落,背叛朝廷,进攻边塞和城邑,杀害汉朝边境官吏。义渠安国一看他们不服管,冲动热血又脑残的劲就上来了。留守三千骑兵驻扎就敢跟人家本地的羌族正面刚[汗]。结果在浩亹县被伏击,丢失了很多战车和重武器,输得老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