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浅谈京剧的没落

2023-04-03京剧原创文章戏曲评论 来源:百合文库
京剧的历史并无昆曲那么悠久,可是民国时京剧的繁荣也是其他剧种难以望其项背的。正是有如此繁荣的时代作对比,所以京剧的现状也令无数热爱国萃艺术的人痛心疾首。京剧的没落是从建国后开始的,田汉等同志的戏宰局和文化大革命使得很多剧目绝迹舞台几十年,有的甚至都已失传。这是政府进行不当的干预所导致的。除此外建国后对京剧的班社进行院团化管理,出现了外行掣肘内行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今天也是存在的。 打倒四人帮以后,传统戏逐渐恢复演出,很多演员得以登台献艺,但也有一些演员已经英雄迟暮。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娱乐方式不再单一,这使得以京剧为首的中国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去戏院看戏,很少听到有人喊倒好。无人喊倒好并不能表明现在观众的素质提高了,只能说懂戏的观众越来越少了。观众不懂戏自然难以对演员提出要求,以至于现在很多演员唱念尖团不分,该上口不上口,有的演员屁股坐子甚至连脚都不离地,买票看戏都对不起那张票钱。
前断时间姜亦删在抖音上讲“日”字上口读“rui”,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内行演员连上口字都不会读,京剧现在怎不令人堪忧。 演员基本功不扎实是一个极端,爱洒狗血又是一个极端。说起洒狗血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孟广禄,近来b站很多人黑迟小秋,有些是为黑而黑,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有些也是批评的再理,我在迟黑的视频下点评过迟小秋《锁剧》“归宁遇水”一折中她上车的身段,如此洒狗血也不怪乎有人去批评她。 现在的新编戏中出现的问题,使得京剧不像京剧,反而像话剧和歌剧的结合体。其实不光是新戏,一些传统戏经过话剧导演的手,也全都变了味。之所以说新编戏像化剧是指它用实背景和实物太多,而舞台上的调度也颇像话剧。前几天在戏曲频道看了一出《战滁州》打戏很精彩,但是“不该唱的时候唱”真是比“该唱的时候不唱”还令人难受,我想这一定和导演脱不了干系。
说起戏曲导演这是那些“领导”搞出来的,让话剧的导演去给京剧演员排戏,这种做法就是把京剧往“死”里搞。话剧和京剧在艺术上是不相融合的,京剧里什么都是虚拟的,表演也是写意的,话剧则是写实的,两种艺术根本不同的艺术性质是相互排斥的。 以前的京剧舞台上的“守旧”(京剧舞台上固定的后幕)都是固定的,每个班社都有固定的“守旧”,守旧具有标识性,但绝与剧情无关,观众一看台上的“守旧”就知道是那个戏班在演出。现在的舞台后幕都不是固定的,有的舞台都智能化了,后幕可以随时切换到与剧情相符的场景,而且舞台上的道具也是越来越多。实布景、实道具都和戏曲虚拟写意的艺术性相违背,舞台上布景、道具都“实”了,台上的人物就假了。 演《三岔口》,演员伸手一摸,就演出了黑夜;演《秋江》两个人一起一伏,配上个船桨就是行船。好演员,双手一抱肩,眼睛望着天空一吸气,就能令观寡感受到寒气逼人的意境。
如今舞台上雪花满台飘,风声呼呼响,还要演员表演做什么?布景越真实,越精巧,就越限制了演员的表演,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等许多艺术家都试过实布景实道具,但后来又都弃而不用。并写文章一再告诫我们,不能使用实布景实道具,他们的经验之谈,如今却都被外行“领导”、棒槌演员当作了耳旁风。 而用话剧导演排戏,排出来的戏难免千篇一律,这就使演员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并限制了演员的艺术发挥。难道鼓师不能排戏?演员不能排戏?非要用你话剧导演排。所谓的领导是外行,导演也是外行,外行掣肘内行,京剧想要好起来非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可。 我说新编戏像歌剧,为什么这么说?不讲尖团上口,字音不规范。腔由字生,字音都不规范,出来的能不是怪腔怪调?举个例子,李世济的《陈三两》只顾新颖,不讲规范。《刘三姐》、《蝶恋花》,听着就不像京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