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你见过怎样的清朝?读过怎样的《红楼梦》?


你见过怎样的清朝?
是紫禁城的恢弘大气,还是圆明园的满目疮痍?
是后宫戏的悱恻缠绵,还是致远舰的烈火硝烟?
是万国来朝的康乾盛世,还是四面楚歌的封建末日?
12位帝王,260多年的统治(注①),从17世纪到20世纪,我们见证了皇权的鼎盛与终结,也见证了民主的启蒙与发展。
我们见过太多清朝。
于我而言,有幸见过文化的璀璨、生活的变迁——那是一副全景式的画卷、一首歌行体的诗篇、一个烟火味的人间。
那是《红楼梦》,是梦中的幻境、是心中的桃源。
社会层面
“(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泽东
《红楼梦》,似乎怎么评价其高度、赞扬其深度都不为过。
在探寻宁荣府和大观园的专著《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注②)中,笔者曾简要论及《红楼梦》的社会价值,道:
伟大的作品虽然不能脱离时代的印记,却可以超越时代的局限,从而得到普世价值的认同,此所谓“经典”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红楼梦》的伟大,既在于它的博采众长,无所不包;也在于它的精巧细致,无所不至。往小了说,是小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讲,是大家族内的盛衰兴亡。
于中国人而言,《红楼梦》总是知道的,而且至少是能说出一两个故事、三五个人物的。
林语堂曾说:“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如问他欢喜黛玉还是宝钗,假如他欢喜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使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此言虽有些戏谑,却也自有道理。
思想层面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在其次的事。”——鲁迅
于红学家或者文学家、小说家而言,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最为中肯的——言简意赅又内含丰富,见解独到且意境深邃。
鲁迅先生称《红楼梦》为“清之人情小说”,指出其伟大之处在于:“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且,“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注③)
在天津广播电视台《读书吧》节目中,笔者有幸和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赵建忠教授一起探讨该问题。赵教授认为:“《红楼梦》最大的意义在于,回答了人类生存中最核心的命题——爱与不爱、做与不做。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正是对‘生命如何存在与超越’这一根本问题的关注。”(注④)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主题,虽“大旨谈情”,但不再是才子佳人的团圆俗套,而是苍凉末世的爱情悲歌。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从不同的侧面揭露了背后的社会原因,深刻剖析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成为“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注⑤)
艺术层面
“一代代都有这样寻找未知结构的人,……其高峰《红楼梦》营造了一个完全无法解决的未知结构,一个悲剧结构。”——余秋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