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人究竟该为谁而活着

想必大家听我讲故事也听腻了吧,今天我要换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呈现我的故事,我们假设黄越青分裂为两个角色:黄(角色一)和越青(角色二),我想利用对话的方式来呈现我的故事和思想,就像《理想国》当中苏格拉底跟雅典街头的路人对白那样,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黄:越青老弟,今天你想讨论什么话题呢?
越青:就谈谈一个人应该为谁而活着吧。
黄:那你倒要说给我听听,你是为谁而活着。
越青:在我还没有开窍的那阵子,我总是围着别人转:学校的老师教我什么我就按部就班地跟着学,父母让我报什么补习班我不敢有半句怨言。但是当我心智发育的相对成熟以后,我开始意识到,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努力地做自己,但是我发现因为外部力量时不时地对我横加干涉,自己总是没法心安理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黄:哦,是吗?说来听听。
越青:要提及我自我意识的形成,大概要追溯到上高中的那阵子,当时同龄的所有人都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走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围绕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往前迈步子,那时候不肯为别人而活着的我在别人眼里已经算得上是个异类了。
黄:是吗?想不到你心理上成熟的那么早!那时周围的所有人都处在一种懵懂期吧?
越青:也算不上特别成熟吧,可能我这人大脑结构天生就跟普通人不一样,说通俗点我这人很怪,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被别人绑住往前拖着走自己会感到很不舒服。就像皮影戏里的傀儡木偶,对于操纵影人的艺术家来说,傀儡永远决定不了自己的人生,不管把他摆在一个多么优越的环境当中,他都体会不到自由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的快乐。
黄:说的没错,那阵子你是怎么特立独行的?
越青:或许是上幼儿园大班的那阵子金庸的武侠剧看多了,我当时特别崇拜银幕上那些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大侠,我渴望拜师名门,像他们一样练就一身好武功,就算没有机会除暴安良,至少也能防身自卫,而不总是被小流氓盯着欺负。
黄:是吗?你被小流氓欺负过吗?
越青:可不止一次!因为我身材矮小、体弱多病,看上去就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们学校周围的那些坏胚子欺负不了身强力壮的,就专门捡着软柿子捏,每次挨了打、受了气、被抢了钱以后,我都发誓要苦练武功,要在对方欺负我的同时给对方一记重拳,让他吃不饱兜着走。
黄:所以后来你就开始学武术了?
越青:对,其实我心里早就在盘算这件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付诸实践,我父母觉得社会很复杂,外面的坏人特别多,如果拜师的时候碰到一个心术不正的,教拳的同时利用我去干坏事打架斗殴之类的就完蛋了,所以他们挑师傅的时候特别谨慎。我的武术老师是通过熟人介绍的,在熟人担保赵师傅(也就是我后来的武术老师)品行端正、不会打任何歪主意的情况下,我家人才放心让我跟他学武术。
黄:你多大跟赵师傅习武的?如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拳脚功夫,那学校的文化课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