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重铸版】天龙同人《青衫磊落险峰行》第二章——银生通海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诗·狼跋》
“噗——”银生侯一口老酒喷出,道:“好家伙,直接要我帮你斩草除根啊?我灭了高氏那你干什么?”
“董氏就交给晚辈了。”杨允贤硬着头皮说道,他是想借银生侯之刀直接一劳永逸。“前辈放心,事成之后自然不会亏待了您,柳追和城、威远城、凤蓝茸三地尽为前辈所有。”
“小子,你野心未免太大了吧?此事之后,从此大理就是你的了啊,你就用这点东西把我打发了?”
这样的讨价还价杨允贤早已料到,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之前开出的价码只是一个开始,他自己都不信能打动银生侯。“那再加上唐封川、曲驿城如何?”
“不如何!”银生侯坐起身子,盯着杨允贤道:“那什么凤蓝茸、唐封川连个墙都没有,你也好意思拿出来说,还是说到时候你来帮我建城池?不建的话那就换成沙郤城和路賧!”
杨允贤自是没那个闲工夫,但也不愿给他这两城,因为沙郤离阳苴咩太近,他绝不能忍受干掉两个政敌又再来一个政敌这种事。而路賧则是发展度较高,且处在政府直辖下,若是给了便相当于削弱自己未来的利益。
当下便拿出地图,装作为难道:“那……那再给您拓南城和奉逸城吧?”
“你知道当年太祖是如何将银生封给我的吗?”银生侯突然说起了似乎并不想干的话题。
“……?”杨允贤一愣。
“当年银生节度自然是有节度使的,开南城也是有城主的,但他们偏向义宁国而和太祖敌对,所以开南城才成了无主之地,才封给了我。”
“呃……”杨允贤隐约知道他为什么要突然提往事了。
“可是!”银生侯板着脸,“如今你只是要行废立之事而已,能获得的顶多就是高、董二家之地,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些地方都只是空头支票罢了!还是说,到时候你帮我去打下这些蛮部、打姚州节度使?”
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杨允贤连城池都不肯盖,还帮你拼死拼活抢地盘?“那……那前辈以为如何?”
“龙和城与安宁城!”
“这……可……可之前那些就已经要与茫蛮部和姚州节度使为敌了,若是再要龙和城与安宁城岂不是要再招惹一个善阐节度使?”虽说杨氏不会自己派兵直接惹他们,但一来成了敌人,二来影响不好,万一其他节度使集体叛乱怎么办?
“还请君侯限制在两节度之内,这样我到时任命您为一个节度使还能说的过去,不会激起其他节度的兵变。”
银生侯拍案,怒道:“哼,之前姚州节度里的沙郤、路賧你都不肯给,还只让我在两个节度里挑,难道你要我去黑齿那蛮荒之地吗?那还不如不帮你了!”
杨允贤咬咬牙,提出了最后底线:“这样吧君侯,之前说的那些都当没说过,咱们重新谈:事成之后您的银生国恢复整个当年银生节度的疆域,然后再给你兼领大理通海都督,您看怎么样?”当年段阿统虽然大笔一挥将银生节度全部给了银生候,但事后又因反悔或受三姓威逼,陆续收回了一些城。
银生侯看着地图想了想,这种‘兼领’的说法名义上通海都督府还属大理,他只是大理的一个都督,但实际上不就是划归了他银生侯国吗?只是这种说法听起来不像卖国罢了。
大理国现今的行政区划分为两级,除首府一带外,外地分为二都督府和六节度府,其中都督也可称节度,二者区别不大。每府之下,有郡、赕、州、城、镇、道、部、甸等,八者同级,只因性质不同而不同名。郡与赕、州是行政、经济性质更强的建制,前者由节度府治理,后两者由中央委派长官,其中赕是贵族世系,州则是中央调派。城、镇则是军事性质更为浓厚,由节度府掌控。而道、部、甸则是节度府负责羁縻的各族部落,独立性与自制度非常高。
银生侯国本有银生节度府的开南城、石桑郡、俗富郡三地与改州为郡的牟州,现在杨允贤答应将节度府剩余的威远赕、石鼓赕与路赕三地也都交给银生候国,至于南方大片土地的芒乃道,那是民族自治领谁说了也不算。通海都督一职,则可让银生侯国多了通海郡、建水郡、石坪城、延众镇四地,而通海都督府内的那些部、甸则也是谁说了也不算的少数民族自治领。
公元1044年末、大宋仁宗庆历四年、大理天明元年,杨氏发难,拥立段思廉为帝。段思廉是太祖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之前,皇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流传于当年太祖弟弟段思良一脉,如今通过夺宫之变,统治权力重新回到了段思平一系子孙的手中,改元保安。表面上看,大理国自建国以来似乎比较平稳,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但事实上,统治集团内部各种势力的矛盾冲突相当激烈。尤其是有了银生候粗暴的干涉后,这样的内部斗争更加血腥了起来。
大理国的军队分为三种:常备军、乡兵与夷卒。常备军是核心战斗力,全国总共有接近三万人,理论上是直属中央,然而实际上却被皇室与杨、高、董、赵五家瓜分。乡兵则是一种亦兵亦农的武装力量,以村邑为单位,按军事需要编制起来,平时从事农耕,农隙进行训练,战时负担兵役,必要时全国最多可征发十万人。夷卒是指从被征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征调而来的士兵,最多时亦可达到十万人。
银生侯国并不参与中央的政治斗争,因此也无缘于常备军,只被允许训练乡兵,战时才可征募乡兵组建军队,非战时不许保留。至于夷卒,银生侯国本就是附属国,自然也没有听命于自己的蛮族。但银生候治理贤明,深得民心,所以动员起来士兵比例可以出奇的高,仅银生候国现有的四地便可最多拉出八千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银生候一百多岁却貌若二十,能以一己之力杀高氏数百高手、战数千兵卒,这些信息在传播的途中又不断被有意无意地神话、夸张,于是在愚昧迷信的落后之地,他自然被百姓看作是神一般的存在,佛教徒认为他是活佛,道教徒说他是能炼长生不老丹的仙人,原始宗教的蛮族也认为他是天神下凡。
银生侯国秘密派兵至首府,杨允贤在朝堂之中提出废立之事后,高氏与董氏坚决反对,于是杨允贤将早已准备的刀斧手叫出,董氏与高氏也唤来家兵,三方战成一团,银生候杀入,最终将首府一带的高氏歼灭后率军北上剑川攻打高氏族地,而杨氏则将董氏势力彻底踢出首府,但未能斩尽杀绝。
于是银生候作为‘平高董之乱’的功臣,按事先商量好的得到了更多的封地。但本来有权羁縻的银生、通海二节度境内的蛮族,却被杨允贤彻底承认独立或怂恿独立,以此牵制银生侯国,让他吃了个暗亏,但又无法发作。
段氏政权本是一个各种贵族势力共同参与的联合政权,而联合执政的前提是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平衡。只有相互平衡,才能互相牵制,因此,随着段氏内部在王位继承上明争暗斗而势力逐步削弱、控制能力降低,以及杨氏打破各种政治势力的平衡,段氏统治的危机也就随之到来了。
与原本的历史正好相反,段思廉即位后第八年,高氏残余联合姚州赵氏发动叛乱。大理五大家族,当年大天兴国王室的赵氏虽是朝中最弱,但在姚州地方上也是根深蒂固。变乱发生后,段思廉命杨允贤率兵讨伐,克之,事后杨允贤擢升太保,加封德候,领白崖和甸(今云南弥渡一带)之地,旋授姚安治所统矢城,晋善阐候。至此自滇中至于滇东的广大地区均为杨氏势力控制,滇南则是银生候。
杨允贤野心很大,甚至比原本历史中此时坐在他位子上的高智升野心还要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要求对高氏斩草除根,对董氏痛下杀手的缘故,也是为何他能为了权利做出卖国给银生候这样行为的原因。
经过高氏残党这么一闹,高氏彻底被斩尽杀绝,除了一个人侥幸逃脱,他叫高升泰。云南整个高氏如今就剩他一人了,若是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应该是能保留血脉的,但怎奈高升泰还做着光复家族的春秋大梦。
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此时杨允贤已经去世,杨氏与大理由他幼子杨义贞一手掌握。云南六姓,大长和国郑氏在大理开国时已经彻底落寞,大天兴国赵氏之前叛乱受灭顶之灾,高氏也已被‘灭族’,董氏也已衰败,就剩下当今王室的段氏了。
杨义贞祖上可是大义宁国王室,所以对王位也绝非没有觊觎之心。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了,就算没有实权但也积攒起了不少威望,而且当年即位前就有‘体貌魁杰,德量过人’的评价,所以现在已经对杨氏产生了威胁。
为了能不出幺蛾子把威胁扼杀在摇篮里,杨义贞不得不逼段思廉退位。段思廉没有办法,只得无奈避位为僧。杨义贞在段思廉诸王子里专门选了一个生性柔糯的段廉义,从此段氏不能再举,朝廷大事悉听跋臣杨氏,正如历史上的高氏。
高升泰没有善罢甘休,这些年里一直在蛰伏积蓄力量。他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联合了郑、董、赵三族残余力量,打算最后拼一波。于是,段廉义广安四年,高升泰再次发动叛乱,而这一次,他成功了。
高升泰攻破大理城,杀皇帝段廉义,太子段延庆出逃中原,高升泰自立国号为‘中’,自称‘大中国’。但问题是他没能活捉杨义贞。
历史上高升泰剿灭杨义贞的叛乱是借了东方蛮族之兵,但杨义贞能力不如高升泰,而且如今高升泰叛乱前就去过各蛮部,有个别同意支援,大部分虽然不帮忙但却答应保持中立,于是杨义贞碰了一头钉子。
他自己的兵已经快撑不住了,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找到了银生候:“逆贼高升泰篡位,还请君候出手相助,还天下一个公道啊!事成之后,愿与君侯共天下……”
高升泰与银生候仇深似海,银生候自然是要帮忙,但对当年杨允贤事后玩了手‘承认独立’他也很不满。杨义贞自是免不了一番道歉与承诺,尤其这一次是关乎生死存亡,比上次还要严重。
姚州、会川二府和善阐节度都是杨氏的地盘,所以银生候能要的接壤地盘也只有西边永昌了。永昌南部大都是蛮族地盘,这一次银生候学乖了,所以除了永昌外,连再往西的敕化节度也一并要了。
如此一来,大理几乎是被东西平分,但银生候的地盘蛮族多、发展低、繁荣程度远不如大理东半。
原本历史上高升泰平杨义贞只要四个月,但如今杨义贞与银生候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搞定高升泰。除去之前杨义贞到蛮族借兵浪费了时间外,也有银生候只擅长搞斩首、突击而不擅长大规模指挥有关,尤其大部分兵都是杨义贞的,他也不可能全权听信银生候,所以两人各自为战,一年后才会师大理城。
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杨义贞又玩了一手‘承认独立’,永昌南部与敕化西部的蛮族悉数不听银生侯国调度。银生候暂时也懒得管他们,当务之急是整顿新收的土地,传播政教合一与汉化的思想。
杨义贞认为暂时还不是自己称王的时机,于是决定继续拥立段氏,由于前太子已经流亡中原,便选了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即位。以杨义贞平乱与拥立之功,杨氏一族尽皆受封,一门之盛,半于大理矣。
段寿辉在位一年,疑惧杨氏,常忽忽不安。杨义贞觉之,托以国人未服,更废寿辉而立思廉之孙、廉义之侄段正明。正明性谨恪尚简素,但段氏世衰,人心渐归杨氏,正明畏其逼,十三年,因避为僧,群臣遂请杨义贞为君也,而段氏中绝矣。杨义贞复大义宁国,改元上治。
段正明的逊位标志着段氏统治前期的结束,经过一百余年发展壮大的杨氏集团终于由后台跃上前台,取代了段氏的统治地位。话说段正明在位期间,他的弟弟段正淳曾诞有一子,取名曰段正严,如今已有九岁,天资聪慧,见过他的高僧都夸他有慧根,给他取字‘和誉’。
在杨义贞篡位前,银生候正巧不在大理国中,而是去了趟西州回纥办点事,等回来后发现大理已经改朝换代为后义宁国,甚为不满,于是在两年后,杨义贞病逝、杨氏内斗群龙无首之时,以拥立段正淳之名起兵发难,年号天狩。
银生候兵少而团结,杨氏兵多而不和,双方势均力敌斗了两三年,致使大理中心首府一带生灵涂炭、血流漂杵。杨氏其中一幼支为了掌权,暗中勾结了银生候,成为杨氏家主后宣布略作退让,还政于段氏,但银生候必须撤出并归还已经占领的、段正淳答应给的滇北剑川节度。
于是大理复国,史称后理,依然如前朝那般一分为二,滇西、南属银生侯,滇东、北属杨氏,首府一带名义上为段氏所有,实际上依然被杨氏把持朝政。这一年是1098年,北宋元符元年,后理开明二年。
大理虽然偏安一隅,无外敌之扰,但内部的斗争却也从未停歇,如今杨氏独揽大权,却又有了自己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银生国既然已经立足,银生候便懒得再管大理政治上的各种纷争,侯国内部日常运转也都交给与自己一起穿越的二女之一的䍺儿全权掌握,当初自己穿越至先秦时代那次她已积累的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这么点大的半个大理自然不在话下,自己可以安心做甩手掌柜。
以往虽然忙于扩张地盘与统治封地,但银生候也没有落下对江湖的关注。‘长生剑’和‘长生剑庄’分别是他和自己的山头在武林中的名号,虽然自己没空出面但有足以信任的另一位和自己一齐穿越的欧阳次剑负责,平日里主要的工作是调查贪官污吏,罪名坐实后劫富济贫‘顺便’拿点‘人工费’。
长生剑庄的成员名义上只有五人,除银生候和䍺儿、剑儿外,就是当年救下的安康长公主和另一名徒弟高静清了。然而䍺儿要打理政务,安康公主和高静清武功还不足以让人放心,所以实际在江湖闯荡的只有剑儿一人。
一个人当然是不够的,剑儿的人手主要是外围和雇佣的江湖侠客。一桩劫富济贫案正常的流程是:外围人员走访调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和横行乡里的豪强恶霸,确定罪名和证据后由剑儿带着‘雇佣兵’执行抄家,然后再由这些雇佣来的江湖侠客和外围将洗劫的财务销赃或直接散财。范围主要是在大宋境内,大理国内他的名声已经足够响亮了。
外围的组成绝大多数是银生国内被‘洗脑’的忠诚子民,他们的武功要求并不高,只要机灵点或壮汉以上即可,甚至是偷鸡摸狗之徒只要对银生候心有敬畏都可招安,同时也是无量剑派等银生国境内的门派子弟出山历练和出师毕业的绝佳去处。而所谓‘雇佣兵’,就是江湖上志同道合的侠客义士,或是为财而来的武林高手,都可参与行动或后勤帮忙,成功后给予报酬或宣传公布某某无私的侠名。
这样有组织的游侠行为固然会成为政府的眼中钉,但也是那些想当大侠、想在江湖上出名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人最简单选择,而且因为其极为重视团队的‘纯粹性’和业务的‘正义性’,凡是为‘长生剑盟’工作的人在江湖上和百姓间都受到尊敬。
除了这样的主营业务外,其他江湖上或民间的不平之事也并非不管,比如大理杨义贞篡位前银生候的西州回纥之旅,就是为了江湖之事。无量山很大,也有不少山峰,在这里的门派除了李严建立的无量剑派外还有一家神农帮。事情的起因便是神农帮为了采药和无量剑派起了点矛盾,银生候得知后出人意料地重视,亲自上了神农帮的门,神农帮主司空玄见状一五一十的和盘托出。
原来,神农帮已被人用一种叫‘生死符’的恶毒武功控制,若是每年不能得到独特的镇痛止痒之药,中者便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以才会受制于人,否则一向和无量剑派井水不犯河水的神农帮也不敢冒险在银生候的地盘上惹事。
而这幕后的主使,司空玄说是灵鹫宫的天山童姥,所以才有了银生候千里迢迢去中国大西北天山缥缈峰走这一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