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李蕙仙——梁启超身边的才女

2023-04-26 来源:百合文库
1889年梁启超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被当时的主考官李端棻看中,李决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
大学士李端棻在朝廷中是维新派,所以他很看重有维新思想的学生。当时梁启超博览群书,对维新思想有一定认识,因此得到了李端棻的赏识与青 睐。
李蕙仙出身富贵人家,书香门第,自幼就能读书识字,背诵诗词,可以说是个才女。
1891年10月份,梁启超与李蕙仙在京城完婚,李端棻亲自主持典礼。康有为给梁启超赠诗一首:“道入天人际,江门风月存。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贾生正年少,诀荡上天门。”
结婚时李蕙仙23岁,梁启超19岁。两个人先结婚后恋爱。年龄差距不是问题,贫富悬殊也不是问题。虽说是包办的封建婚姻,但两个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开始了相辅相持的生活。
婚后第二年,李蕙仙随梁启超回到新会梁家。堂哥李端棻希望她能孝敬公婆,勤俭持家,而李蕙仙也是这样要求自己 的。
梁家并不富裕,梁宝瑛把梁维清的书房翻新了一下,改造成了给儿子儿媳居住的新房。公婆对儿媳非常好。
从北到南,生活环境差异巨大,让李蕙仙起初不太适应。南方潮湿闷热,饮食习惯不同,但李蕙仙没有抱怨,努力适应这一切。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李蕙仙到了梁家,就立刻抛开了富家小姐的身份,自己挑水做饭,操持家 务。
李蕙仙在梁启超的引导下,努力学习新学和维新思想,见识不俗,是一个打破封建传统观念的新女性。后来,她全力支持梁启超、康有为的变法运动。李蕙仙也是梁启超的贤内助。梁启超不会说官话(京话),演讲授课时一口广东话让人难以听懂。在李蕙仙的帮助下,梁启超学会了京话,为以后发表演讲和结交各界人士扫清了语言上的障碍。
李蕙仙帮助梁启超做了许多工作,也照顾着整个家庭。她替梁启超抄写稿件文章,照料梁启超的生活起居。梁启超文章的第一位读者往往都是李蕙仙。夫妻是彼此精神上的支撑。
1896年,李蕙仙随梁启超前往上海办《时务报》,这是一份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并在上海创办了女子学堂。李蕙仙担任校长,这是中国第一位女学校的校长。李蕙仙也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她曾发起妇女运动,办《妇女报》,为女性争取权益,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往日本。李蕙仙的堂哥李端棻被革职,发配新疆充军。李蕙仙回到广东新会暂避风头,不久又带着女儿前往澳门避居。之后,梁宝瑛也带着其他家眷来到澳门。李蕙仙替梁启超尽孝。
梁启超在给李蕙仙的信中写道:“大人(父亲)当此失意之时,烦恼定不知几多,近日何如?不至生病乎?吾今远在国外,侍奉之事,全托之于卿矣。卿明大义,必能设法慰解,以赎吾不孝之罪,吾惟有拜谢而已。卿我之患难交,非犹寻常眷属而已。”
1902年,李蕙仙前往日本与梁启超团聚。
1912年,袁世凯当权,邀请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当时梁启超还没有看清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轻信袁世凯会奉行民主政治,因此就答应出任司法总长。是年,梁启超与李蕙仙同往北 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