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妙玉的出身和结局,都藏在她的判词里

2023-04-26红楼梦妙玉 来源:百合文库

红楼梦里有两个比较神秘的人物,一个是秦可卿,她作为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女婴,最终竟然能够嫁入贾府这样的豪门,其真实身份一直以来引发众多猜测,迄今尚未定论。
另一个便是妙玉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其他十一人大多都与贾府有关系,或贾府媳妇,或贾府子孙,或四大家族之人,而前八十回中,却没有提到妙玉与贾府有任何关联,但她却能位列十二钗且排在第六位,不免令人怀疑。
从其容貌、才情、谈吐以及所用茶具可知,她的出身并不简单。她到底是谁?有着怎样的出身和结局?今天我们就通过妙玉的判词,来分析下她的一生。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里的一幅画,其实已经很好地诠释了她的一生。曹公将其比作一块美玉,但这块玉最终并没有找到识玉之人,而是落于泥垢之中。
泥垢并非是真的泥垢,而是肮脏之意,与妙玉曲词里的“到头来,终究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暗合,也正是判词说的“终陷淖泥中”之意,即她未得善终,这也是她入薄命司的重要条件之一。
先看第一句,欲洁何曾洁。说到这一句,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妙玉把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的杯子倒茶给宝玉用。
因为在此之前,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这杯子她并没有用过,却因为刘姥姥用了就心生嫌恶,专门吩咐人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搁在外头。
如果是她用过的,她的态度又是不同: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她的表现正如曲词里说的“过洁世同嫌”,就连黛玉在她眼中也成了大俗人,可知她有多怪癖了。
这就很矛盾了,她没用过的杯子,因为刘姥姥用了都嫌弃,却完全不嫌弃宝玉用自己常用的杯子。这正是对判词第一句欲洁何曾洁的完美诠释。
妙玉看上去是洁净到一尘不染,但她将自己杯子给宝玉用,却又暴露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她从未真正洁过,不过是区别对待罢了。
刘姥姥在她的眼中,就是个又脏又穷的村老妪,所以她嫌弃。而贾母虽也是老太太,但却是出身高贵的贵妇人,所以她不会嫌弃,更不会嫌弃宝玉这样富贵多情公子。可见妙玉的骨子里,是有阶级观念的,她做不到真正出家人所说的“众生平等”。
再看第二句,云空未必空。这句更有意思,妙玉自诩槛外人,自幼带发修行,但事实上她所谓的修行,其实早已不学经文了,更多地只是为了避祸,也是一种自我标榜。也因此,她成了邢岫烟眼中僧不僧俗不俗的一个怪人,是畸人。
探春这样的红尘中人,且是个管理的好手,尚且不记得黛玉生日,而妙玉一个出家人,竟然记得宝玉生日,不仅记得,还专门派人给他送去拜帖。
佛家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妙玉的内心深处,通过对宝玉生日的铭记,暴露了她对红尘情事的渴望。她并没有真的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
更奇的是,贾府中秋之夜,妙玉并未在栊翠庵念经打坐,而是出来赏月,且听到了湘云和黛玉的联诗,并邀请二人去栊翠庵喝茶,帮她们续上了最后十三韵,且提到了“失了咱们闺阁面目”这样的话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