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书书碎碎念

2023-04-27读书思想听书随笔再见2019 来源:百合文库
我不常读信息流推送给我的百家号文章,也没有刷浏览器的习惯。但是最近看到一篇推送的文章,有所感受而著此文。
我实在说不上是十分讨厌这篇文章,但也无法全然赞同,所以抱着尊重,就不贴什么原文链接,一是没有必要,而是少招闲话。
这文章的标题倒是很唬人“听书正在造就傻瓜”,这傻瓜是打引号的,不过我觉得直接去掉也不影响理解。开篇作者就表达了自己对一种现象的厌恶:身边有人总是分享某某听书平台的书,还总是炫耀自己听了几本书,等到她(原谅我主观推测作者性别,下文可以看出我的依据)反对朋友,她朋友又言之凿凿说:有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看书”了。然后作者拍案一呼:听书根本不能算是看书!她的观点是:读书是一种大浪淘金的主动学习,而听书是左耳进右耳出的被动接受,然后作者有怒气冲冲地说:听书和看电视一样,并引用李敖的话:“电视是批量产生傻瓜的源头!”一股怒其不争的文人气质呼之欲出了。
然后她又说了,读书是很“纯粹”的东西,电子设备的兴起让人浮躁,也就让阅读缺少了一种气质感,听书又是剥夺了“读书的灵魂”。第二是“目的纯粹”,她又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上课偷偷读《红楼梦》,长大后又对三毛的作品感同身受,并且直说现在没有那个时候的“境界”了。然后她峰回路转,又说了,现在的教育总是要求“读书功利”,小学生读书都要写观后感,活脱脱破坏了中国人读书的性致。最后她提出来“读书一是要纯粹,二是要随缘”,然后引用一句古词以表己意。
我觉得这文章比起一些营销号来说,至少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还是有许多不能全部认同的地方:首先总是炫耀自己读书内容的她的一个朋友,她估计挺了解这个朋友的文化底蕴,但是:我听书的朋友品味很低 现在听书的人很多=听书的人格调很低,这种逻辑是很多人的思维定式,我却不能完全同意。她朋友生活水平怎样,她收入多少一概不提,我实在是难以判断到底是收入还是习惯让她做出了这个决定。对于李敖那句话,我确信除了文字意思,他还是有一层政治隐喻的,当然我没有办法现在找出依据,暂且搁置下来。之后作者所认为的“纯粹的读书”,一是要纸质书,二是要不带目的的读书。第一点就打死了所有用手机的人,一些人确实只有用作工作沟通的智能机,又因为收入不能放手去买纸质书,所以以作者的观点,这些人怎么费力去读书,都是“没有灵魂的”。其二是读书要不带目的:
这对于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作者提到的三毛作品,《红楼梦》),感受其中的朦胧之美,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这些作品是社科,甚至是研究所用的呢,言下之意,写论文时攻读资料,为了扩充知识面去了解科学常识,历史事件都是“不纯粹的”,因为这些都是“有目的的”。
作者之后两段,又有一种陷于自我臆想的症状出现:首先是要怒斥一波当今教育,这种喜闻乐见的话题我也愿意听,但是作者又是开“中国人读书都太功利”这种地图炮式的煽动语句,又是说了一堆自己认识的孩子被强制性的读后感搞得不想再读书,可就是没有说这些和原来的题目“听书”有什么联系。作者似乎被自己读的作品影响太深了,最后还来一段古词,似乎是想说:看,这才是纯粹的文学!和我一样纯粹读书,都是这样的品味!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共同努力,共创佳绩”的文艺式说法,作文点题还不错,但也只是鸡肋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