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红楼梦》里的咏月诗,看曹雪芹笔下的月亮意象

2023-04-27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能和中国人相提并论。国人对月亮情感的恒久、浓厚、深情、唯一,若明月有情,定也会感慨万千。
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文章歌赋,若没有月亮这一意象的灵动植入,犹如山川缺少了流瀑,黑夜失去了星辰,四季没有了春天,一定会大为逊色。
这一放之古今中华文化而皆准的真理,当然亦适用于红楼梦。
不论是在诗词歌赋,还是故事情节的叙述描写中,或欢喜或忧伤、或热闹或凄清、或浓墨描摹或浅浅带过,那一轮皎皎清辉,在贾府的上空,总是少不了它,如主角光环般的存在。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中秋月圆之夜的凸碧山庄,那桂阴深处,袅袅娜娜吹出的凄清哀怨的笛声: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娜娜,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这真是前八十回中,贾府度过的最感伤的中秋节。每次读到这一段,这行将就木的逐渐走向没落的大家族,都让人自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的热闹喜庆美好浓烈的过往,如今亦同样是空余伤心落寞,便免不了要和书中的贾母一道,同声一哭。
其实,书中写月亮意象,更多还是体现在人物的诗词歌赋里,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三处咏月诗。
一、贾雨村的“小人之月”
书里第一回,便是贾雨村的两首咏月诗,首先一首是五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还有一首七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若不看贾雨村这人,以及他后面做的龌龊事;单看这两首诗;尤其是后一首,真的不像是一般文弱书生所能道。简直有赵匡胤未发迹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咏月诗的帝王之象。
难怪甄家丫鬟娇杏第一眼看到贾雨村,那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的雄壮之貌,要吃一大惊;也难怪甄士隐当下便毫不犹豫,将五十两雪花银并两套冬衣慷慨相赠。
诗里有冲天之志,后来的贾雨村也确实不负众望。个人仕途上,先是大比之年,轻轻松松考了个进士,然后又很快升任知府。家庭生活上,娶了甄府的丫鬟娇杏做二房,抱得美人归。只一年,娇杏便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又半年,嫡妻因病去世,娇杏扶了正。
在贾雨村身上,真是生生应了升官发财死老婆这句玩笑话。
只可惜,这样一个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满腹才学之人,竟是个有才无德之人。那一首气势非凡的咏月佳作,我们满以为他为官之后,定会治国安邦匡天下、造福万民,是范仲淹王安石一类人。谁成想,上任之后,他却有贪酷之弊,又生性狡猾,沽名钓誉;还暗结虎狼之属,也就是和地方的黑恶势力暗相勾结,蛇鼠一窝,致使地方多事,百姓苦不堪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