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解·咏白海棠诗之黛玉篇——什么叫做风流别致?

2023-04-27红楼梦诗词黛玉 来源:百合文库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的诗可谓是别开生面,她的诗和她作诗的状态是完全一致的。宝钗探春她们作诗,都是在一旁暗暗思索,而黛玉却截然不同,她“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这个状态是她日常的状态,好像她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作诗上。宝玉都为她着急,不住提醒她。对黛玉来说,作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告诉香菱:“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的诗词观第一要紧的是立意,所以她首先确定的一定是意,是她要表达什么,当她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之后,起承转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我们虽然看到黛玉注意力不集中,实际上她已经成竹在胸了。
起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状态就是黛玉作诗时候的状态,卷帘卷一半,掩门也掩一半,这种随性颇有魏晋之风,而且这一句所呈现的东西是在言辞之外的,卷帘人何在?掩门人又何在?帘内看不清,门里寻不着,她要做什么?神神秘秘,千呼万唤,然后告诉我们她在种花。探春的花,是给花盆里铺上青苔,改造它的生存环境;宝钗的花,是给花浇水,让它按照自己的标准生长发展;宝玉的花,是顺其自然,时间到了花就开了。黛玉就厉害了,她要自己种,连花土花盆都要自己做,冰做的土,玉做的盆,这么与众不同的盆所种的花该是什么样子呢?颔联接着就说要种什么样的花了,她偷走梨花的白,借来梅花的魂,施展仙法凝聚出一株白海棠。盆有了,花种上了,那么花是啥形态?颈联一转,扯到天上去了,月宫里的仙子缝的白色衣袂,想想衣袂飘飘的感觉,白色的衣袂在月宫里,那是仙气纵横,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可以参考李若彤刘亦菲的小龙女。
再从天上回到人间的闺房内,有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擦眼泪。想一想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那种梨花带雨的柔美感。尾联便是李清照笔下的小姑娘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白海棠花是娇羞的,她很美,美得难为情,更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与谁,于是她只能在西风中看黄昏向晚。又是李清照的句子: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白海棠如此,黛玉则比白海棠更甚。她的心事无处诉说,她的知音又何在?当西风紧,北雁南归的时候,最怕晚来风急,因为那时候她只剩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尾联在夜已昏中结束,而黄昏之后就是黑夜,等到耿耿秋灯秋夜长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境况呢?尾联中那一抹淡淡的伤感,将会随着时空无限蔓延生长,余息不绝。
这首诗一出,前面的诗顿时黯然失色,从结构布局,到意境气息,这一首诗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真谛。所以大家看完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诗最好。然后李纨提出了宝钗含蓄浑厚,黛玉风流别致的看法,探春便将黛玉列为第二。
前文已经分析了宝钗第一的原因,于是黛玉这首只能屈居第二。然而自古文无第一,审美的标准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自然也是主观的。宝玉就认为黛玉这首该是第一,因为他和黛玉在思想层面是相近的。我在李纨为何出任社长一文中分析过,李纨作为小姑子们的领导者,时刻在把握红线意识,她必须进行主流思想的引导。李纨能够服众的原因我也写过,她在评价之前说出了风格倾向,于是她的论述每次基本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此我鄙夷一下总拿第一第二来说事的文章,真是臭不可闻。
--------丸--------
文:祁门小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