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解·咏白海棠诗之宝玉篇——宝玉为什么是压尾?

2023-04-27红楼梦诗词宝玉 来源:百合文库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玉这一首是压尾,从立意到遣词到境界都平平。我觉得还不如二十三回的四首即事。但还是简单评一评吧,有人居然读出来病态审美,实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先说宝玉的作诗状态,可以说他的心思没有完全放在作诗上,别人都在关注诗,就他在关注黛玉。这种分心导致宝玉这首诗简直是拿出来凑数的。
起句平平,因为是秋天的花,所以想都没想就是秋容,因为花是白色的,所以想都没想就直接说是一盆雪。颔联写花的形态,美人喻花,花比美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法,于是宝玉想也没想就拉出来两位绝世美女——杨玉环和西施。环肥燕瘦,自然而然地我们会联系到宝玉身边的两个女子,一个是宝钗,一个是黛玉。作者有意无意地想塑造出一个“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形象,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之妹可卿,就叫“兼美”,包括现在很多人也喜欢讲钗黛合一,甚至有人说这两人是一个人的两个面……宝玉渴望有这么一个人出现,他曾经期望过宝钗的膀子长在林黛玉的身上。于是宝玉看到白海棠,他笔下的白海棠就会将两个人合二为一揉在一起,既是杨妃,又是西施——既是宝钗,又是黛玉。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是无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以只能各取一部分,也就是杨妃的“影”,西子的“魂”,这种选择性取舍,也呈现出宝黛钗三人最终的走向,金玉良缘是定局,但宝玉对黛玉是灵魂上的,是宝钗可能无法达到的。
也就是【终身误】里说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在这种选择取舍之下,颈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连锁反应,长恨歌里说: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太真出浴后春宵一度,接着就应该日高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情绝不至于晦暗,但他呈现出一种阴郁气质,晓风不散愁千点,脂批说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宝玉的心事是什么?下句马上给出答案,宿雨之泪,这个状态属于黛玉。那么颈联所描述的,就是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宝玉最终会娶宝钗,但这种婚姻给他的是许多愁,他是终难忘黛玉的。
到尾联的时候,已经是一片颓丧之象。完全是离情别意,无处安放。独自莫凭栏,独倚望江楼,这种独倚画栏的“意”到底是什么?斜晖脉脉水悠悠正是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所以他等的这个人不会来了,他等完这个黄昏,等到的只有清砧怨笛。无独有偶,黛玉在后文也提到了清砧。她的酒底是: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那么他等来的清砧是与他自己毫无关系的,怨笛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还是曲中折柳故园情(谁家玉笛暗飞声),都是寂寞凄清。这是宝玉的常态,他喜欢热闹,喜欢相聚,愿意和自己在意的人一起化灰化烟,但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这样的,花终会落,终会绿叶成阴子满枝,去年来过的雀儿今年不一定还会来。所以宝玉很痛苦,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所以红豆曲里他唱道: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掉新愁与旧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