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呐喊》读后感

2023-04-27 来源:百合文库

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 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故乡》 《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概括了那时候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封建社会的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 -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狂人说: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者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被礼教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狂人日记》的优秀之处在于它
他用了日记体和精神病人的内心独白这种手法。狂人本就是-个隐喻是先觉者的形象,而庸人不加分析地就认为他说出的真实是一种威胁,尽管那时每个人心中都心知肚明的东西。我们活在谎言中,还有就是对他恐惧的也多是这个社会的被奴役者,但他们不仅不理解他,反而本能地就认为他追求真实和人道是不正常,拼命地想让他从发疯状态恢复到适应社会认可社会潜规则的正常状态,果然他最后“赴某地候补矣”。可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已经与普通的庸众合流。从而,维护黑暗的已经不仅仅是统治者本身,而是整个社会,他们对真实和反叛本能的恐惧。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第二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公孔乙己扭曲的心灵是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从《孔乙己》里面领悟到:鲁迅先生的本来目的是要表现世人的凉薄,我却从中看到了读书人的悲哀,自尊心强但无地位,可供卖弄的惟有学问而已,可是学问在世人眼里又算什么呢?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方面并非像西方小说那样大段大段的描写,而是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寥寥几笔传写精神,这就是他写作的独特之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