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物语与哲学其一 哲学应用的平民化

2023-04-27哲学物语忍野忍 来源:百合文库
西尾作为我最想要学习其写法的轻小说家,我现在想要从略微学术一点的角度探讨一下物语系列的魅力究竟何在。
这会是一个很长的系列,也是我之前所写的写作教学系列的延伸。
在这一系列的开头,我将《物语》定义为是“哲学化写作”的典范和集大成者。
在物语系列之中,人设和背景都是高度印象化的,很难够和任何现实之中的事物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而这更像是一种高度的拟合状态下的产物,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延伸任何已有的作品创意和某一派观点,也并不是简单的应用“假设某几日一直重复”这种烂梗式的软科幻。大致来说(虽然还是有些难以理解)就是:将世界运行的关键规则修改。添加上类似于“和怪异有关的事情必须要最优先处理。”的规则。
对于深刻研究过哲学理论的笔者来说,这种感觉非常熟悉,并且这种熟悉是随着学习的逐渐加深而日渐加强的。这种感觉即“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在不完美的,相对的世界之中,存在着完美的头脑。完美的头脑可以识别出那些完美的部分,加以运作和利用之后,就可以创造一个‘永恒’的故事世界。”
现实确实是充满不完美的,即使非常明白这些道理,即使明白如何去做,即使看得到遥远的未来大概会比现在好上一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依旧是一个和“理想之国”相距甚远的世界。
历届文人都有这样的“妄想症”借助一些已知的,现有的概念和意象,到达一个现实达不到的境界,甚至乐此不疲在那个世界之中添加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细节。当然,这些小说虽然有理想化现实的嫌疑,但是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作者是否有意有“指导现实”的想法。如果没有的话,我其实更情愿将这类在不懂的人看来不明所以的种类称之为“哲学化小说”。
举例来说,诺兰的几部代表作《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其实既和讨论现实无关,也和展示先进的未来幻想影片似乎关系不大,影片的重点总是放在主角的个人经历上面。我们习惯将其称之为“意识流”,说是“刻意像是梦境一样的叙事手法”其实更方便理解。而梦境就是以其“不带任何价值判断片段的播放”为人所着迷的。
要问哲学素养很高的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其实答案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种简单之中其实就已经隐藏着苏格拉底式的申辩,和道家“万物归一”的隐秘的浩繁。
万物的背后都有“意志”在运作,无论发生什么,其实都只不过是万物背后那个“意志”活动自身所展现出来的表象而已。
而舍弃一切相对的认知,直接和万物背后的“意志”,也可以说是“道”对话,可以说是一切知性生物从意识诞生的那一刻起最根源的,留在脑海最深处的冲动。
从哲学思想来说的话,一般会认为是探求知识的故事吧。我想阿良良木前辈的话一定也知道『浮士德冲动』这个词吧,其形容的就是源自于想要知晓一切,体验一切的知识欲而产生的冲动。--《化物语》神原骏河
一方面,因为舍弃了一切相对的认知,直接用头脑,不,甚至夸张一点说,直接用最直觉的意识对话,因此获得的都是“绝对的知识”,舍弃了一切不理想化的条件,最难理解,最晦涩的知识。但是一旦智力到达了可以理解那些的层次的话,任何事物理解起来都极其容易,而且可以轻易做到“举一反十”。“对话的本身就是学习,任何思考的过程就是写作本身。”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的圆满,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猜你喜欢